放大圖片
■楊似玉 (右一) 在向徒弟們傳授木工手藝。廣西辦傳真
在楊似玉自建的博物館內,即使是裝修急缺人手,記者也只是看到楊似玉一個人在忙碌。「現在都沒有人做木工了,一天才100多塊,是水泥工人的一般。」楊似玉對侗族木工手藝的傳承顯得憂心重重。
2009至2012年間,為了將自己的手藝傳播出去,楊似玉曾向村民免費開辦了非遺傳習班,並帶徒實習。根據當地政府部門統計,受楊似玉傳藝的268人已成長為侗族木匠師傅。
「只要想學 定傾力教授」
但在楊似玉看來,現實並不樂觀。「那些徒弟都是五六十歲的人,而手藝的傳承還是要靠年輕人。」楊似玉告訴記者,前幾年有一個十幾歲的青年主動上門求學,簽了協議教會為止,但最後還是走了。「我不收他學費,還包吃包住,好煙好酒招待,但他只學了十幾天就去廣東打工了。」說到這裡,楊似玉不禁歎氣,「做木工不賺錢又辛苦,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學。」
如今,雖然說兒子繼承了他的手藝,還沒有孫子,楊似玉也擔心手藝傳不過五代。「侗族的木工手藝幾十年就會消失,無法保存,現在政府也都很着急在想辦法。」楊似玉說,只要有人想學,他一定會手把手的傾其所學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