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姓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面臨挑戰 憂手藝傳不過五代


放大圖片

■楊似玉 (右一) 在向徒弟們傳授木工手藝。廣西辦傳真

在楊似玉自建的博物館內,即使是裝修急缺人手,記者也只是看到楊似玉一個人在忙碌。「現在都沒有人做木工了,一天才100多塊,是水泥工人的一般。」楊似玉對侗族木工手藝的傳承顯得憂心重重。

2009至2012年間,為了將自己的手藝傳播出去,楊似玉曾向村民免費開辦了非遺傳習班,並帶徒實習。根據當地政府部門統計,受楊似玉傳藝的268人已成長為侗族木匠師傅。

「只要想學 定傾力教授」

但在楊似玉看來,現實並不樂觀。「那些徒弟都是五六十歲的人,而手藝的傳承還是要靠年輕人。」楊似玉告訴記者,前幾年有一個十幾歲的青年主動上門求學,簽了協議教會為止,但最後還是走了。「我不收他學費,還包吃包住,好煙好酒招待,但他只學了十幾天就去廣東打工了。」說到這裡,楊似玉不禁歎氣,「做木工不賺錢又辛苦,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學。」

如今,雖然說兒子繼承了他的手藝,還沒有孫子,楊似玉也擔心手藝傳不過五代。「侗族的木工手藝幾十年就會消失,無法保存,現在政府也都很着急在想辦法。」楊似玉說,只要有人想學,他一定會手把手的傾其所學去教授。

相關新聞
侗族四代「楊家匠」 贈港「同心」風雨橋 (2015-06-14) (圖)
技藝精湛 建造無需一顆鐵釘 (2015-06-14) (圖)
傳承文化自籌50萬建博物館 (2015-06-14) (圖)
面臨挑戰 憂手藝傳不過五代 (2015-06-14) (圖)
7年義務救援345次 商丘水上救援隊拯救49人生命 (2015-06-12) (圖)
「人網」戰術效率高 (2015-06-12) (圖)
最大收穫:影響大家齊行善 (2015-06-12) (圖)
進校園宣傳 普及安全知識 (2015-06-12)
長江救援志願隊 為生命續航 (2015-06-08) (圖)
年值守9000小時 溺亡人數降七成 (2015-06-08)
「科學救人」 以「三優先」為原則 (2015-06-08) (圖)
李仁清用拓片留住歷史 (2015-06-06) (圖)
曾獨宿荒山 懸絕壁作業 (2015-06-06)
高浮雕拓片技藝 成鄭州非遺項目 (2015-06-06) (圖)
選聘學徒 首重品德 (2015-06-06)
春燕築巢敬老 孝心融通族群 (2015-06-01) (圖)
「既做護理員又做管理員」 (2015-06-01) (圖)
猴癡救猴一命 猴王攜子謝恩 (2015-05-31) (圖)
捨親伴猴18載 家人視「瘋子」 (2015-05-31)
話你知:黑葉猴全球僅存2千隻 (2015-05-3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姓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