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理紮染傳承人演示紮染技巧。
雲南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任務格外繁重。該省誕生了中國首個重點保護本轄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性法規,同時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作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自2009年至今定期開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設計課堂」活動。近期該校更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鑄造未來」主題創意活動,將非遺傳承與校企合作相結合,聯合50餘家企業單位,近400名本科、碩士畢業生合作創作出3,000餘件「非遺」與創意並重的作品,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經考察,該學院將進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班」試點項目建設,成為國家級第一批「非遺」保護傳承基地。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霍蓉 雲南報道 圖:本報雲南傳真
高等教育助力非遺保護,非遺保護與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促進,是當下非遺保護的重要手段。從教學到創作,從創造到實踐,從實踐到市場,從市場到服務社會,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設計課堂」、「10年校地合作主題創意活動」、「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鑄造未來」主題創意活動,使非遺傳承在校園常態化,傳承人與師生互動教學。
實踐非遺創意 企業採用錄用
學院自2009年至今,與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作,定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設計課堂」活動,目前已持續了19期。相繼聘請近百位傳統技藝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進入到設計專業課堂進行交流授課,並聘為學院特聘專家。
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陳勁松說,圍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核心,在國家「2011計劃」即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指導下,配合《2015雲南省政府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於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學院分類型、分類別地開展了非遺主題性質的探究型創意實踐活動。期間,學校和地方合作,事業單位協助學校師生實現創意,如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或可推廣的實驗產品,均可直接由企業採用和錄用。
培訓青年一代 擴大傳承人群
雲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蔡永輝指出,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作為雲南省第一批非遺保護示範基地,在培訓傳承人、傳授非遺知識方面經驗豐富。通過近十年實際工作,許多傳承人已經將這裡當成了家。因此,雲南省文化廳非遺處、省非遺保護中心推薦學院作為國家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班」試點建設單位。該項目以提高傳承人的學習和領悟能力、提高傳統工藝的審美水平和實用程度、擴大傳承人群、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為宗旨,組織非遺傳承人群到學院進行為期1個月的暑期培訓學習活動。
今年5月底,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方啟思,中央美術學院設計文化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國務院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許平等相關負責人相繼到學院開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班」試點建設的考察工作。
馬盛德副司長說,非遺人才梯隊建設成為今天的非遺保護焦點,掌握高超技藝的傳承人相繼去世,後備力量的培養卻青黃不接。把非遺傳承人的工作往前推進,不僅是針對傳承人,而是針對傳承的人群。培訓的對象,不一定是有成就的傳承人,也可以是對非遺有興趣的年輕人。
教學「接地氣」 服務學習並重
許平指出,他在學院的鄉村實踐項目中看到了「需要接地氣的、和老百姓普通生活能夠接上口的設計,能和地方資源結合。」不是單純的給鄉村做一套形象設計方案,而是和當地資源對接後,從文化認知和認同上,尋求鄉村的保護方式。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方啟思覺得,學校以「校地合作」開展研究,以雲南西雙版納有400年歷史的曼扁村以及信仰南禪佛教的傣族村落為例,校方把當地干欄式建築的建造工藝過程、立面形態、空氣流通性進行詳細圖文解剖,又邀請村民一起來做農副創意產品,和村長、村支書見面,召集全村人開村民會議,這樣的「服務與學習」讓他很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