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南粵來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粵推「一帶一路」實施方案 旅遊合作人文交流列重點


放大圖片

6月4日,廣東率先出台建設「一帶一路」具體實施方案,其中提高旅遊合作水平、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等工作被列入重點任務。廣東省具有獨特的人文歷史和地理區位優勢,無論是人員往來、經貿交易,還是宗教傳播、文化學習,兩千多年經久不衰的「對外開放」,為開拓海絲之路「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手一起抓奠定了堅實基礎。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俊峰、胡若璋 廣州報道

在《廣東省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表示,廣東將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絲沿線國家之間的重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深化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信息國際合作,為打造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增進國際交流 交通基建先行

據瞭解,下一步,廣東將在廣州、深圳建設國際郵輪母港,在珠海、汕頭、湛江等市啟動郵輪旅遊開發,廣州、深圳、珠海、湛江、汕頭等港口有望成立一個國際級的港口聯盟,結合沿線國家港口共同為城市之間的聯繫和發展奠定基礎,組建海上絲綢之路運輸物流合作網絡。「先從舉辦合作論壇入手,要爭取將來逐步建立國內外的港口聯盟。」廣東省商務廳副巡視員汪濤進一步透露,廣東還將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增加廣州、深圳至東南亞地區國家的國際航線和航班,開通與沿線國家主要城市的航班,建設東莞石龍、廣州大田國際鐵路貨運物流中心,暢通與沿線國家的陸路大通道。

加強歷史保護 力促旅遊合作

同時何寧卡還表示,廣東與沿線國家人文相通,歷史交往密切,《實施方案》將重點加強廣東與沿線國家在文化、科技、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與沿線國家共同發掘和保護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產。同時,要以促進旅遊合作作為先導,積極與沿線國家簽訂旅遊合作框架協議、旅遊合作備忘錄等整體性協議,深化旅遊業規劃和資源開放、行業監管、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更多的廣東遊客到沿線國家旅遊觀光,支持廣東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旅遊投資合作,建設旅遊酒店、旅遊景區以及旅遊基礎設施。與沿線國家華人商(協)會、大型旅行企業合作,開設廣東駐海外旅遊合作推廣中心。方案指出,到2020年,廣東接待沿線國家遊客和廣東赴沿線國家遊客人數要比2014年翻一番。

人文地理歷史 廣東優勢明顯

目前,人文歷史積澱與地理區位優勢與旅遊產業相結合,將成為廣東開拓海絲之路「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手一起抓的重要內容。

廣東省社科院旅遊研究所所長莊偉光表示,除了地理優勢,無論是人員往來、經貿交易,還是宗教傳播、文化學習等,兩千多年經久不衰的「對外開放」,都給廣東留下了豐富的人文遺產,從陽江大澳漁村的鄉村風光到廣州十三行的繁華場景,從廣州懷聖寺的宗教遺蹟到珠江航道蓮花塔的航海標誌,從江門開平碉樓的建築藝術到德慶悅城龍母廟的民俗風情,構成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主題的人文景觀與深度旅遊重要支撐。據統計,2013年從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到達廣東的遊客有292萬,從廣東出國去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人數更高達436萬,佔廣東省出國人數的56%。廣東省旅遊局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餘穎認為,南洋的海洋文化、開放包容的精神已經深入了廣東人的血液之中,念鄉思國的海外華人華僑是廣東省無可比擬的市場優勢。2013年廣東旅遊總收入達8,305億元,旅遊外匯收入達160億美元,均居全國首位。

走出去篇

粵畫家沿線國巡展 弘揚廣東「海絲文化」

用西方油畫的形式,把廣東海絲文化展現給海絲沿線國家,這是廣東畫院副院長、著名油畫家馮少協目前正在做的事。日前,「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油畫全球巡迴展」在泰國開啟海外的展覽首站,下一站將前往馬來西亞。

馮少協告訴記者,他希望能夠以一個藝術家的視覺,較完整地反映中外共同搭建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狀貌,目前創作的作品,都是立足於國內,主要描繪廣州、廣東洋面及水下考古文物。此外,也有一些反映「海上絲綢之路」的域外國家與地區面貌,像東南亞、印度洋沿線以及紅海、地中海沿線諸港口城市的風貌,這部分將成為馮少協接下來最重要的創作安排和挑戰。

泰國國家美術館館長阿查拉·肯薩麗吉就在展覽發佈會上發言稱,「大型油畫40幅全景式地、生動地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的東南亞各國風土人情,突顯了絲綢之路以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為載體,密切各國人民情誼的宏大主題,在中泰建交40週年之際展出,令泰中一家親的情誼更上層樓,意義深遠。」泰中文化產業集團總裁鄺錦榮則指出,此次油畫展首站泰國給出長達一個月的展期,可以說是給予中國藝術家的罕見優遇,也折射了海絲沿線國家對「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美好藍圖的熱情與重視。

據瞭解,馮少協一直認為自身的創作應當與本土的歷史建立聯繫,在此基礎之上,「海上絲綢之路」正好是一個連接本土與全球、現實與歷史多重關係的重要母題。確定這一創作方向,弘揚海上絲綢之路精神,再創廣東對外開放新輝煌,於馮少協而言卻也是務實且迫切的舉動。

馮少協 簡介

現任廣東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200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關注中國文化市場-馮少協藝術作品展》

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東的鴿子-馮少協油畫展》;2006年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辦《馮少協油畫展》

2007年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疏影暗香-陳履生、馮少協水墨油彩梅花展》

2009年-2011年先後在倫敦英國皇家歌劇藝術博物館、香港大會堂、中國國家圖書館、華盛頓美國國會圖書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安徽合肥賴少其美術館舉辦《百年廣州-馮少協油畫展》

油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克林頓圖書館、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國家檔案館、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貴賓廳、中共廣州市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貴賓廳、揭陽潮汕機場貴賓廳等收藏

引進來篇

沿線主流媒體訪粵 力讚嶺南文化

去年10月與今年4月,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主流媒體組團到廣東採風,分別走訪了廣州、東莞、佛山等地,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廣州保持千年的商貿活力讚不絕口,也為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古韻古香而「驚艷」。

廣州千年商都的古今變遷,讓海絲沿線的媒體客人彷彿穿越了時光。如果說參觀廣交會反映了廣州對外貿易繁榮的當代現狀,那麼在黃埔古港和南海神廟的參觀遺址則顯現了廣州古代的對外商貿發達的榮光。據《黃埔港史》記載,從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間,停泊在黃埔古港的外國商船共計5,107艘。無論是古港風情還是神廟風韻,均吸引了採訪團駐足觀看,對於廟中的神像及傳說也饒有興趣的提問。尼日利亞國家電視台記者Julietta在廣交會場遇到了一位來自非洲一個非常小的城市採購商,讓她對「廣交會」的名聲之大感到驚訝,居然能吸引如此遙遠的客人前來廣州採購。

佛山的祖廟建築與舞獅表演所反映的嶺南民俗文化內涵,深深吸引了遠道而來的媒體採風團。始建於北宋的祖廟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是佛山的一張名片,青石鋪路,斗拱飛簷,清音縈繞,曲徑迴廊,祖廟的內涵特別豐富。眾所周知,佛山的功夫遠近聞名,在祖廟設有黃飛鴻紀念館,這些都特別吸引外國媒體朋友們。在祖廟,每天的舞獅表演更是令人讚不絕口,相信會給媒體採訪團留下深刻印象。意大利環球時代電台記者Massimo多年前曾到佛山旅遊,他一直在感歎佛山是古典與現代相融合,非常乾淨、整潔,很有味道。

專家建言

要重視跨區域跨文化合作與融合

廣東省社科院旅遊研究所所長莊偉光認為,廣東要挖掘出海上絲路之路的文化內涵,以文化為紐帶,加強信息流、人員流、文化流的交往,才能更大限度地延續旅遊的生命力,擴大國內外的影響。

他指出,廣東對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線路的開發,就是一種文化線路的展現,申請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以「保護文化促進文化發展」為目標。不同於陸上絲路的是,海上絲路既能領略山川湖泊的嶺南風光,欣賞東南亞、南亞的碧海藍天,又能感受廣東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廣府文化的濃厚氣息,體味東南亞、南亞、非洲、中東甚至歐洲的民俗風情。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水陸空航運、自然人文遺產的修整保護、文化內涵形象的塑造、跨區域合作與融合將會是難點。這就要求點、線、面的全面發展,既要注重區域內開發,又要打破部門、地區的隔閡,在「點」上讓旅遊景點細節滿足遊客需要,在「線」上規劃出完整優秀的旅遊線路,在「面」上打造海上絲路的知名品牌以區別於「陸上絲綢之路」。

他認為,已經聯合申遺成功的陸上絲綢之路,可以給海上絲路的發展提供了諸多借鑒。在長達20年的申遺過程中,陸上絲路各國針對能源合作、航空鐵路交通建設、文物保護等方面都有長足的投入。例如2007年我國國家層面就啟動了《絲綢之路旅遊區總體規劃》編製,2012年成立的「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合作聯盟」展開國際合作,2014年陝西等四省在文物保護方面進行跨省合作。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蒙古等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

相關新聞
粵推「一帶一路」實施方案 旅遊合作人文交流列重點 (2015-06-20) (圖)
全國科協年會廣州召開 中外精英獻策粵產業轉型 (2015-05-30) (圖)
全國科協年會廣州召開 中外精英獻策粵產業轉型 (2015-05-30) (圖)
龍崗街道文化名片雙星輝耀 (2015-05-28) (圖)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迎客 「廣東周」十月壓軸亮相 (2015-05-25) (圖)
廣東自貿區掛牌 利好政策配套落地 (2015-04-30) (圖)
廣東力推製造業升級 斥萬億助企業「機器換人」 (2015-04-25) (圖)
廣東自貿區總體方案獲批 粵港澳合作添新優勢 (2015-03-31) (圖)
創新驅動促產業優化 打造實體經濟新引擎 (2015-03-26) (圖)
開創對外經濟合作新格局 廣東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 (2015-03-22) (圖)
南粵來風(第28期) (2015-02-24) (圖)
依法治省護航廣東改革 編製權力清單 釋放市場活力 (2015-01-31) (圖)
大膽探索 勇於創新 再掀高潮 廣東 創新驅動發展當好排頭兵 (2015-01-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南粵來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