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證券(香港)執行董事 曾永堅
內地A股上周經歷最近七年來最大的端午「劫」。自中國證監會於6月13日起嚴禁證券商提供場外配資便利外,筆者早於上周初已預期A股將從此步進震盪調整階段,主因中央政府決心較積極地控制股市槓桿,並把股市推手撥亂反正,可避免不健康的泡沫風險一直擴大下去,避免股市狂牛的延續,而把「快牛」逐漸轉為理想的「慢牛」。
當下內地股市的升跌,可謂成也槓桿,敗也槓桿。事實上,在中國證監會嚴控股市的場外配資活動前,內地場外配資以及傘型信託活動,可謂提供A股價量齊升的另一股主要動力來源,近期市場更對場外配資需求熱烈,令股市面臨火上加油的泡沫風險,迫使相關單位需要出手撥亂反正,加強規範股市槓桿的通路。
基於中國政府釋放出積極引導股市槓桿朝健康方向發展的決心,適逢A股亦於過去九個月累積很大的升幅,故觸發不少公私募基金主動於高位進一步降低倉位,在股市下跌的壓力下,不少場外配資活動亦被迫平倉,由此加劇股市下跌的骨牌效應,導致上證綜合指數上周累計下跌13.3%,成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的單周跌幅。
技術反彈後仍面臨調整
相信大家目前最關心的為A股假期後復盤能否「劫後重生」?筆者認為A股調整最惡劣的時刻已過去,但短期內呈現技術反彈後依然面臨調整壓力,主因中央政府加強股市槓桿的監控,除削弱短期內股市的承接力外,亦將令部分等待進場的資金暫時偏向觀望,尤其於市場普遍預期股市將增加股價供給的環境。
儘管如此,目前影響股市的較重要因素,離不開中國的貨幣政策、經濟短期前景、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以及歐元區的債息走向等。聯儲局於6月17日的貨幣政策會議已加強市場對美國將於今年內開始加息的預期,而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的加息步伐將會較原先預期更緩慢,相關市場預期對新興市場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幫助。(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