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豪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中央一直真誠地希望香港有普選,但反對派議員為了一己私利,無視中央一片苦心而悍然否決,這肯定會令中央失望。但是,推動香港民主制度發展,最終達至普選目標,這是基本法的規定,也是國家的莊嚴承諾,普選在將來是一定會實現的。而現在香港的當務之急,就是放下爭拗,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將主要精力放在改善經濟,造福市民上面,力爭將過去耽誤的時間補回來。昨天,特區政府在網上公佈過去一年施政重點和成果,也顯示出政府在此基礎上,繼續做好相關工作的決心。
未來重啟政改須以「8‧31」決定為基礎
自香港回歸以來,為了「一國兩制」的長期成功落實,中央真誠地希望香港的政制能夠不斷向前發展並最終實現普選。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明確了在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2020年可以普選立法會的時間表。去年8月31日,人大常委會又審議了行政長官梁振英提交的有關報告,並對2017年行政長官的普選方式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近年來,中央的官員也經常通過各種場合,向香港立法會議員和廣大市民,全面解釋中央的立場,為推動香港民主發展盡了最大的努力,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央希望香港能夠如期落實特首和立法會的雙普選。遺憾的是,反對派議員無視中央的期待而一意孤行地否決方案,這不僅標誌着這些反對派站在了「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對立面;而且,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中央對香港政治形勢和政治生態的判斷。當然,由於中央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以及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是堅定不移的,相信香港未來會繼續依法循序漸進地推動民主進程,最終達至普選目標。不過,由於2007年定下的普選時間表已經被反對派扼殺了,而要啟動下一輪的政改,也必須根據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進行,以此為基礎讓各方面都凝聚共識,才能重新上路。要做到這一點,目前來看是相當困難,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具體有多長,則很難預計,最樂觀的看法,估計也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
施政重點集中經濟民生
早在政改方案表決前夕,行政長官梁振英就指出,如果普選方案被否決,特區政府就會集中精力於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日前,梁振英宣佈:優先向立法會提交十一項有關民生和經濟的項目。待這些議案通過後,再提交有關新開設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這是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梁特首將工作重點放在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施政思路的具體體現。昨天,政府更將今年的《施政匯報》,上載到政府的網頁,詳盡向社會報告過去一年施政重點和成果。其中短中長期的房屋供應增加的數據,較為引人注目,尤其是明年私樓落成量,會是過去十年的最高紀錄,將比平均落成量多出72%。社會輿論都認為,梁特首這些施政思路是很符合當前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將社會的焦點拉回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可讓大家鬆一口氣,紓緩社會緊張對立的氣氛;另一方面,更能夠讓全社會都放下爭拗,凝聚共識,努力把過去的損失補回來。
特區政府作出這些決策,也是基於香港近年來的政治爭拗,已經令香港社會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甚至呈現走下坡路的趨向。有關研究機構的評估結果更顯示,香港的競爭力已經在逐步下跌,如果還是這樣下去,香港這顆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終將黯然失色。我認為,目前香港有三大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繼續上漲的樓價和租金,已經在較大程度上擠壓了大部分行業的利潤空間,令許多行業都無利可圖而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困境;二是樓價高企,使社會的貧富更加懸殊,人工增長無法追上物價增幅,打工階層因難以置業而令他們失去往日勤奮工作的動力;三是繼續依賴傳統的金融、地產、旅遊、零售和服務業的舊行業,缺乏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期待反對派議員與政府合作
面對這些堆積如山的問題,香港不能再歲月蹉跎了,必須放下政治爭拗,集中精力搞好經濟和民生。同時,也期待反對派不要再搞什麼「不合作運動」,應該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在經濟、民生等方面與政府合作。廣大市民都應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把香港的基礎打得更為扎實,將社會建設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