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光輝(前左四)與香港中藥業協會同仁訪問台灣。
憶述40多年前進入泉昌,黃光輝說:「剛進泉昌,甚麼都要做,公司幾乎所有的職位我都做過。當時公司小,甚麼位子缺人,我就要頂上。」他透露,具84年歷史的泉昌是本港首批國貨經銷商,堪稱國貨「老字號」,數十年來經營及弘揚國貨初衷未改。
黃光輝欣喜地表示,泉昌主營中成藥、食品、茶葉等進出口及批發,1949年成為北京同仁堂在香港市場的獨家代理,15年前泉昌返內地與同仁堂合作,在北京開藥店、辦藥廠,規模之大,令黃光輝感嘆:「港人只有進軍內地市場,才能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多元發展 維持平價護品牌
黃光輝作為泉昌的掌舵人,身兼北京同仁堂製藥副董事長,北京同仁堂泉昌企業管理諮詢副董事長、泉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泉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廈門瑞豐麵廠董事長,不斷開拓內地業務,帶領泉昌走向多元化發展。
「泉昌是阿爺同爸爸一起創辦的,(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專注做國貨,60年代由哥哥黃光漢(已故全國政協常委)接手,泉昌做國貨轉口貿易,在70年代達到頂峰。」黃光輝介紹。隨着內地改革開放,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內地成藥可自行外銷,很多香港經銷商難以適應。泉昌根據形勢變化,迅速採取措施,加強與同仁堂合作,穩住陣腳,對抗市場上不同渠道的來貨、低價衝擊等,維持價格的穩定,保持商品價值,從而贏得了市場。
黃光輝對中醫藥企業的經營頗有心得,他認為,藥物的使用者之所以能長期服用,靠的是對產品的信心,信心一方面源於產品的歷史,另一方面是品牌給消費者營造的信心。
長期以來,泉昌努力維持平穩的價格,維護同仁堂品牌。更積極配合海關打擊假貨、水貨,維持市場平穩,使北京同仁堂的成藥在香港中成藥中脫穎而出。「當然也有其自身品牌的努力,這是雙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黃光輝說。
京皖合建藥廠 廈門投資製麵
「因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藥店的良好表現,同仁堂提出雙方合作成立製藥廠,由泉昌負責管理、營運和銷售。」黃光輝談到位於北京大興區佔地50畝的藥廠,一臉自豪:「我們在企業管理上更為精細、高效,公司最初創辦時,我去到那邊時只有平地一塊,周圍還都是農田,路邊還在曬小麥。同仁堂2003年9月提出合作建廠,2004年初我們成立製藥公司,開始辦理相關手續,做基建方面的工作,2005年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2006年5月17日公司就正式投產,整個過程非常快。」
「藥廠現主力內銷市場,結果我們發現內地市場好大,所以準備在安徽再合作一個佔地100畝的藥廠,作為藥材加工全處理基地,藥廠將在今年開工。」黃光輝介紹,「內地的製藥市場比香港大好多,香港藥業一定要打入內地市場才有更大發展,才能有前景。我們的製藥廠有40多個品種,主要在內地市場銷售,只有3個品種出口到香港。」
此外,泉昌還在福建廈門投資麵廠,2011年投產的麵廠,以傳統方法製作即食麵,不含化學添加劑,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麵廠又是泉昌進軍內地成功一例。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陳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