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智誠(左)盼成為電台主持,將自己的正能量透過大氣電波傳達出去。蔡長志(右)則立志成為中學教師,以自身經驗,勉勵莘莘學子。鄭伊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 「同學早晨」、「校長爸爸早晨」......每天上課前,不同學生均會與校長惲福龍互道早安,親厚的感情,見微知著。位於大澳的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早年曾一度收生不足,有些學生又無心向學,學校死氣沉沉。不過,自從惲福龍做校長之後,與團隊落力扭轉困局,改造了一批又一批原本已自我放棄的學生,讓他們成為有目標、有責任感、懂感恩的可造之才。對學生來說,學校不只是學習的地方,更是一個滿載溫馨回憶的「家」。
大澳棚屋前年5月發生火災,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奮勇救人,翌日即登上不少報章頭條,這班見義勇為的師生亦成為學界「風雲人物」。
原來這些學生背後,有着一個又一個的勵志故事,其中中六生馮智誠和蔡長志,就是因為在生命中不斷求進,而獲得「黃寬洋青少年獎勵計劃」嘉許。
馮智誠,身形高大、皮膚黝黑,一臉成熟。他在6歲及12歲的時候,先後經歷父母因癌病離世,「自小與媽媽相依為命,在她患病期間,一直表現得很『大個仔』,不想她擔心,但她離開後,整個世界就塌下來了。」生活頓失方向的智誠,拒絕祖母及叔叔照顧,開始逃學,流連街頭,成績一落千丈,更要重讀中三。不足一年,他更輟學,外出工作。
最無助時,口袋連一元也沒有,兩天沒有東西落肚,生活拮据,「當時想起了住在大澳的祖母,她一直在等我回去」。在她的鼓勵下,智誠入讀筏可的中三,但反叛性格不變,欠交功課、與老師吵架,仍是同學眼中的壞學生。
爛仔生勤補課 躍升全級五強
智誠自言是「爛仔」、「是很難教的人」,能令頑石點頭,全靠校長惲福龍的以身作則。惲福龍經常在學校工作至凌晨兩三點,智誠半信半疑,覺得校長只是誇口。某晚九時多,智誠離開學校時,見到校長室的燈仍然亮着,就明白惲福龍對學校有多投入,「這時才知道他為學校付出太多,不好好做人對不起他!」他叫校長做「爸爸」,惲福龍在他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智誠後來找來老師每天替他補課數小時,積極學習之餘,又踴躍參加校內外的大小活動,擔任主持和義工等。至中四、五已趕上進度,躍升全級五名內。他希望將來可成為電台主持,透過大氣電波把正能量傳達出去,回饋社會。
頹廢生戒甩網癮 每年穩守三甲
惲福龍的另一名學生蔡長志,皮膚白皙、溫文有禮。本來小學成績名列前茅,升進英文中學後,卻未能適應英語環境,結果他放棄學業,轉而沉迷網絡遊戲,重讀了三年中一,中三中途輟學,「媽媽有一日對我說,我繼續頹廢下去,她現在還可以養起我,但她擔心自己年老後,沒有人可以照顧我」,長志對此極為內疚,決心重新開始。
要重返學校,長志戰戰兢兢來到筏可面試,擔心校長會將自己拒諸門外,沒想到惲福龍二話不說就取錄他。長志由中三讀起,入住學校附近的法華寺,告別電視、電腦和手機等,這「潛心修行」的生活,助他成功戒甩打機。
他指「筏可就是我的家」,在這個「家」的孕育下,他脫胎換骨,每年穩守全級前三名,又參與不同的義工活動,服務社區。他立志成為中學教師,以自身經驗,勉勵莘莘學子。
三提「多謝學校」感激校長付出
訪問完畢,智誠及長志不忘向惲福龍打聲招呼才離去。訪問期間,兩人在言談間至少說了三次「多謝學校」,又多次直言對校長老師的付出「好感動」等,足見學校對二人的影響很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