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燒仙草


放大圖片

■燒仙草常會與紅豆、西米、薏仁、芋圓等一同發售。 網上圖片

文:青 絲

夏日街頭賣飲品的小店,是「顏值」最高的地方。身穿漂亮衣裙、打着陽傘往來閒逛的姑娘,走累了,會就近找個地方歇歇腳,喝一杯冰凍飲品,與友人分享掃街收穫以及血拚心得。在這種場合,燒仙草的魅力是無法抵擋的,一杯在手,清涼解渴消暑之外,不經意流露出的情調消費氣息,也會給人一種正在享受自然主義生活的心理暗示。

其實在寒風凜冽的冬天,行人手持一杯滾熱的燒仙草邊走邊吃的場景,也不少見。但是,燒仙草之所以能成為夏季人氣飲品,自有它的道理。夏日炎炎,許多女性為了展現自然之美,對於能夠清潤美容的食物尤為青睞,燒仙草被認為有清涼解熱、去火滋潤的功用,被奉為養顏除痘聖品。不少女性是懷着一種虔誠的心態去品嚐、去消費,將其當作夏日美食福利。而且,與一般清火食物苦得令人心懼不同,燒仙草淡雅的清香,膠凍的口感,經過冰凍以後,在揮汗如雨的夏日裡產生了迷人的效應,就像傳說中具有特殊效力的仙草,可於瞬間激發出生活的詩性。

燒仙草是從台灣傳過來的甜點飲品,與流行於各地的涼粉差不多。都是取一種生長在田畦窪地、狀似莧菜的「涼粉草」,以莖葉揉搓取汁,熬煮時加入澱粉,冷卻後就凝結成了黑色的凍狀物。不過,燒仙草為了標榜自身的獨特趣味,與涼粉區別開來,常會與花生、紅豆、西米、薏仁、芋圓等一同發售。吃起來既有涼粉絲滑的感受,又有其他佐料於舌尖的豐富演繹,由此在口感和味道上形成了質的飛躍,且以一種「小清新」路線營銷着小資風情,成為近年風靡各地的清涼食品。

燒仙草是否好吃,在於一個「燒」字,即新鮮熬製調配出來的仙草凍,口感才會Q彈爽滑。也有商家為了迎合今人的速食特性,做出便捷易攜的快餐式燒仙草,密封包裝,一經沖泡即可取食。但這種速食燒仙草,甜味有餘,絲滑不足,很難征服知味的食客。一些做燒仙草出名的飲品店,為了讓食客吃得放心,很有自信地在灶間開一扇玻璃窗,食客於店內可以看到工作人員怎樣揉搓仙草,又熬煮濃稠,凝結成凍。以最具說服力的手工儀典,作為廣告敘事。

好的仙草凍,黑得清澈透亮,溫潤可喜,並散發出淡雅的植物氣息,微微的苦味,則展示出其清涼下火的一面。加上糖水食用,於甜蜜中也依然能感受到那種點滴之苦,互為纏繞,如同人生悲喜,又如愛情路上的微小波折。這種反差對比的美學,儼然就是多元生活形態的微觀投射。

與受到眾多女性消費者的推崇不同,燒仙草的男性擁躉佔比就很小。我曾經好奇地問過身邊的幾個朋友,他們答說吃起來會感覺很忸怩,因為燒仙草有一股難以掩蓋的脂粉氣。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小蜥蜴引起的大風波 (2015-06-30) (圖)
字裡行間:不是吹毛求疵的書 (2015-06-30) (圖)
詩意偶拾:詩記長思 (2015-06-30)
豆棚閒話:燒仙草 (2015-06-30) (圖)
亦有可聞:趣讀《戒石銘》 (2015-06-30)
歷史與空間: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2015-06-24) (圖)
書若蜉蝣:末世畫像 (2015-06-24)
詩意偶拾:別 意 (2015-06-24)
畫中有話 (2015-06-24) (圖)
亦有可聞:正定趙雲廟興子龍文化 (2015-06-24) (圖)
浮城誌:偶 像 (2015-06-24)
試筆:活着是福氣 (2015-06-24)
歷史與空間:晉祠水母殿 (2015-06-23) (圖)
字裡行間:一部舊小說的啟蒙書 (2015-06-23) (圖)
詩意偶拾:文壇經典六詠 (2015-06-23)
遊蹤:我願做一隻越冬的海鷗 (2015-06-23) (圖)
來鴻:父 親 (2015-06-23)
歷史與空間:藤 蘿 (2015-06-17) (圖)
書若蜉蝣:石的呼吸 (2015-06-17)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五)唐代高僧神秀 (2015-06-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