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說說《新報》


呂書練

在網絡年代或無紙年代,報章停刊不算大新聞,而早在之前,已不斷有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產生一定影響力的報章停刊,如《華僑日報》、《星島晚報》、《香港時報》、《快報》、《新晚報》等,隨着人事更替和時代變遷,曾經風光一時的報章走向衰落,就像有些名震一時的家族企業或名牌走向沒落一樣,也見慣不怪了。

但對《新報》關閉,而且關得很徹底,連網站都不保留,或轉型為免費報章,我還是有點意外,當然也有點「私情」。因為,這是我加入報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媒體生涯中最懷念的工作,我算趕上該報或報業「最好的年代」。

《新報》於一九五九年由時任環球出版社老闆羅斌創刊,一直走大眾化路線,所以,一般的讀者對《新報》的最深印象可能是它的馬經版,老一輩的則會記住其副刊的連載小說作者,像倪匡、亦舒和岑凱倫等。但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新報》是香港首份以彩色印刷的報紙。當時,它的彩色版不但提高了報章的格調和影響力,也成為本港其他報章的學習對象。

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新報》,當時,年事已高的羅斌打算慢慢淡出報業,欲將業務交給兒子羅威。羅公子新人事新作風,希望該報不僅僅是一份大眾化報章,還要有特色和影響力。於是,找來一批有理想的年輕人,包括龍景昌、何良懋、陳慶源、曾廣標和馬龍(漫畫家)等「五君子」,銳意改革報章,以期在當時百花齊放的報壇脫穎而出。

「五君子」日夜「腦震盪」後,既學習又模仿外地報刊先進經驗,引入一些新思潮,加強視覺效果,以及雜誌式的深入報道和評論,以周刊形式推出,如《星期一評論》、音樂版《魅力都市》、周三的《社會實錄》、周四的《城市縱橫》和周末的潮流版等,其財經版還學用《金融時報》般的淺橙色紙張印刷,排版別具一格,予人新鮮感,有別於傳統報章的死板;內容也新潮和充滿知性,並具有批判性和社會性。因而吸引到一批年輕專業人士。

當時的《新報》是《東方日報》、《成報》之後的第三大暢銷報章,在影響力上亦不遜於排第四位的《明報》。可惜,好景不長。 (上)

相關新聞
百家廊:菊子的鄉愁 (2015-07-16)
琴台客聚:標識的魅惑 (2015-07-16)
思旋天地:老師給媽媽的信 (2015-07-16)
隨想國:由荊字談起 (2015-07-16)
方寸不亂:讓座吃「檸檬」 (2015-07-16)
翠袖乾坤:現代式婚姻 (2015-07-16)
獨家風景:說說《新報》 (2015-07-16)
百家廊:養 狗 (2015-07-15) (圖)
琴台客聚:寧靜和嘈雜的詩 (2015-07-15)
生活語絲:余程萬的結局 (2015-07-15)
天言知玄:夏濟安日記 (2015-07-15)
鵬情萬里:世界上最老的粵劇編劇 (2015-07-15)
翠袖乾坤:藝人應聘網絡經理人 (2015-07-15)
路地觀察:日本人為何健康? (2015-07-15)
百家廊:采風養馬島 (2015-07-14) (圖)
聊易談經:比 卦 (2015-07-14)
思旋天地:股市有待回升 持盈保泰為佳 (2015-07-14)
發式生活:珍 惜 (2015-07-14)
見多識廣:盛夏又到「書香」時 (2015-07-14)
翠袖乾坤:品味惡搞之「無麩博物館」 (2015-07-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