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鍾文略 以照片記錄大時代


放大圖片

熟悉本地攝影的人對鍾文略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他是畫師,也是專業攝影師;他的鏡頭捕捉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生活足印、明星的「巧笑倩兮」;他從不變賣照片,偏偏作品在內地炒至數萬元一張。睽違十多年,今年他推出新作《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1950-1970》,鏡頭下的香港貧乏不已,大人小孩衣蚋移諢A苦力、無家可歸者比比皆是。

鍾文略今年九十歲,行動不便,訪問由兒子鍾易理主理。

鍾易理自小跟茪鷟邡麭B攝影,他猶記得當時清貧卻富人情味的景象,路寬人少,空氣清新,晚上街角會傳來小販的叫賣聲,消夜的香味飄入家中,「每個地區總有幾間經營幾十年的飲食老店,店員個個都好有人情味,行過會打下牙骹,氣氛好融洽。」那時生活簡單,街坊鄰里經常借油借b,每個家庭都有一部衣車用來縫製衣物,而當年的溫暖牌毛衣可以修改傳給弟妹。

鍾文略早年由新會來港拜師學畫,後來在戲院畫廣告畫,長期接觸電影、明星,開始對攝影感興趣。初時他買不起相機,便利用積蓄買一些攝影專書,邊看邊學,閒時又問朋友借器材操練技術,更將照片寄到報社賺取稿費,「當年有好多報館徵稿,多少可以賺些稿費幫補家庭,而老爸又很有遠見,他覺得拍攝民生動態和社會變遷可以記錄當下,所以堅持下來了。」

攝影集收錄了不少鍾文略街頭抓拍的照片,小孩赤腳運水、露宿者呆坐街頭、孩童在中環新填地拾荒、少年幫人擦皮鞋等景象歷歷在目,當然少不了捕捉當時僅有的丁點娛樂,如觀眾攀在高處看球賽、一家大小圍在街邊看猴子戲、街上掛滿的電影廣告、市民在路邊揀明星照、一眾孩子嬉戲玩鬧,不亦樂乎。「父親對環境和光影很敏感,構圖佈局帶有幾何元素,他在鏡頭前眼光銳利,飛快捕捉影像的神韻,而每張圖片背後都有一個深刻的故事。」

除了街頭抓拍,鍾文略拍人物也有一手,拍過發哥、羅蘭姐,如今北角工作室還放茖f娜的硬照。「很多明星都來過這裡拍劇照或造型照,以前樓下是夜總會,明星出出入入,很熱鬧。」而不用拍明星的日子,鍾文略亦拉茖鄐l拍,「小時候我是老爸的首選模特兒,他經常叫我對蚚飺Y笑,但我最不喜歡笑,當年沒有冷氣,在烈日當空下他叫我勿動、眼睛不要眨,要聽他指導、等他調校相機,他很用心地手動對焦,但我就等到想死。」當時的鍾易理不懂得欣賞父親的作品,後來耳濡目染漸漸對攝影感興趣後,發現父親的作品「很有生命力」,更直言受父親啟發甚深。

新書除了收錄一批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照片外,更附上小思老師的序及父子兩人的對談,呈現兩代人的攝影態度。退休在即的鍾易理透露,由於北角舊影室保存了父親數千張照片,首要工作是好好整理這批圖片,因為這些都是「香港人的回憶」。

相關新聞
香港書展 尋昔日蹤跡 (2015-07-18) (圖)
鍾文略 以照片記錄大時代 (2015-07-18) (圖)
李福志以生命彰顯香港精神 (2015-07-18) (圖)
建於傳說的城寨 (2015-07-18) (圖)
香港戰後生活實錄 (2015-07-18) (圖)
走東走西:總統也推薦他 (2015-07-18) (圖)
2015戀上圖書 翻開你的MR. RIGHT (2015-07-15) (圖)
出書不是夢 (2015-07-11) (圖)
走東走西:混蛋作家 (2015-07-11) (圖)
微波普探索日本當代藝術 (2015-07-11) (圖)
《臘子口的曙光》 九月北京首演 (2015-07-11)
一生一書 書在人在 (2015-07-08) (圖)
創新文化政策 (2015-07-08) (圖)
新金陵畫派傳承人宋玉麟傳記首發 (2015-07-08) (圖)
賽馬會社區藝術雙年展最後一站 等你來 ArtisTree (2015-07-08)
羅中立油畫原作《父親》將在渝展覽 (2015-07-08) (圖)
歷史博物館再現漢武盛世之風 (2015-07-04) (圖)
走東走西:普京的地獄天使 (2015-07-04) (圖)
走東走西:用四川方言講四川故事 (2015-07-04) (圖)
博物館「做節」 走向幕後反轉視野 (2015-07-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