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音樂人盼建粵語流行曲文藝館


放大圖片

■書展「詞情達意」展覽展出手稿、歌詞集及唱片等約200項珍貴展品。

無論是「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還是「多少次迎着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那些年的「不朽香江名句」經久不衰傳唱至今。我們常把這些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經典金曲稱為「集體回憶」,也曾被某幾句歌詞直擊心靈。但情緒過後,回歸生活,卻鮮有人去追根究底、深入研究歌詞背後的故事。就如在今年書展「詞情達意」展覽介紹會上,Headlines「第一線」音樂雜誌總編輯黃啟聰所說,「香港樂壇少『根』,年輕人多是聽歌、懷念,卻不知那個年代粵語歌詞的境遇。」「粵語歌詞展」亟待重視,早前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及中央圖書館,曾舉辦相關短期專題展覽。相比之下,書展「詞情達意」展覽內容更具總括性,但場地有限,只能是「全面中的片面」。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朱耀偉也認為,粵語歌詞文化獨特,值得常設文藝館予以留存,使更多人關心及留意。他說:「英國有流行音樂博物館,台灣也有流行音樂中心,而香港常在文化博物館舉辦粵語流行曲展覽,其實有些古怪。」■文:張岳悅

相關新聞
抓住歷史神經末梢 還原香港成長軌跡 (2015-07-29) (圖)
音樂人盼建粵語流行曲文藝館 (2015-07-29) (圖)
多位香港詩人赴南寧參加國際筆會 (2015-07-29) (圖)
汪涵斥資五百餘萬元 資助湖南方言保護項目 (2015-07-29) (圖)
史海書錄 八年抗戰之探微 (2015-07-25) (圖)
《草民的抗戰》還原膠東抗戰原貌 (2015-07-25)
大型馬術實景劇 《永遠的成吉思汗》首演 (2015-07-25) (圖)
走東走西:英國電視劇 (2015-07-25) (圖)
首屆香港手作設計展 集200個手作單位 (2015-07-25)
設計師:博物館裡的隱形超人 (2015-07-22) (圖)
博物館設計師的另類工作 (2015-07-22) (圖)
周國平讀書的「三不主義」 (2015-07-22) (圖)
內地首套《柳鳴九文集》亮相香港書展 (2015-07-22) (圖)
香港書展 尋昔日蹤跡 (2015-07-18) (圖)
鍾文略 以照片記錄大時代 (2015-07-18) (圖)
李福志以生命彰顯香港精神 (2015-07-18) (圖)
建於傳說的城寨 (2015-07-18) (圖)
香港戰後生活實錄 (2015-07-18) (圖)
走東走西:總統也推薦他 (2015-07-18) (圖)
2015戀上圖書 翻開你的MR. RIGHT (2015-07-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