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張自忠路。 記者江鑫嫻 攝
孫兒披露臨沂大捷洗刷漢奸罵名
75年前的5月23日,湖北宜昌碼頭飛幡飄揚,城中百姓紛紛前來為在與日寇戰鬥中殉國的張自忠將軍送葬。其間敵機3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百姓無一人退祭。張自忠將軍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盟軍犧牲的最高將領。如今,將軍依然被百姓銘記,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城市都有一條張自忠路。適逢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張自忠將軍之孫張紀祖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張自忠家屬代表已受邀觀禮「9.3」閱兵。他認為,後人緬懷張自忠,正因為他是那個時代千萬中華民族英烈的代表。對於抗戰英烈,張紀祖表示,無需再分國共,應統稱為「中國抗戰老兵」。■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凱雷,實習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
從士兵到將軍,張自忠和士兵一樣的吃喝穿戴,他的勤儉自律在國民黨部隊中十分罕見。張紀祖說,面對國家危亡,祖父最渴望的便是去前線抗戰。
1938年3月,日軍投入8萬兵力,分兩路向台兒莊進發,至臨沂、滕縣時,與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守衛臨沂的龐炳勳第3軍團傷亡慘重。張紀祖告訴記者,張自忠與龐炳勳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59軍一晝夜強行軍180公里前往增援,與龐部協力作戰。
打敗板垣確保台兒莊大捷
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陣地失而復得三四次,戰況極其慘烈。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共殲敵4,000餘人。」張紀祖說。
不久,日軍再派阪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動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勳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主將板垣征四郎落荒而逃。張紀祖說,臨沂戰役中,張自忠的59軍與敵鏖戰七晝夜,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勝利。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板垣、磯谷兩師團在台兒莊會師的計劃,致使磯谷師團孤軍深入,後被李宗仁部圍殲,中國軍隊取得台兒莊大捷。
張自忠將軍一戰成名,洗刷了此前因奉命訪日和留守北平而背負的漢奸罵名。此戰之後,再無人說張自忠是漢奸。
驍勇善戰被譽「活關公」
1938年10月,張自忠由第59軍軍長升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後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張自忠指揮所部接連在鄂北進行了4次中小規模的戰役,殲敵不下4,000人。其中2月的京山之役戰績尤佳。1939年5月2日,國民政府授予張自忠上將軍銜。
張紀祖告訴記者,張自忠的對手都是日本臭名卓著的甲級戰犯。在大敗板垣征四郎後,張自忠部於1939年5月遭遇岡村寧次。當時岡村調集4個師團、2個旅團及坦克、炮兵、工兵等特種部隊約12萬人,兵分兩路大舉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張自忠率部擊潰敵軍,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史稱「鄂北大捷」。同年12月,張自忠率右翼兵團殲敵4,500餘人,繳獲軍馬74匹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襄東大捷」,老百姓稱其為「活關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