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後「杜甫」與「李白」將在奉節聚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毅 重慶報道)「詩聖」杜甫詩歌裡描繪的種稻、種菜、養雞、打魚、曬棗等田園場景,將在其寓居兩年的重慶奉節縣(古稱夔州)再現。日前,記者從奉節縣召開的「夔州文化復興工程」大會上獲悉,奉節擬將復建的杜公祠(杜甫紀念館)與白帝城(劉備托孤地)、旱八陣(諸葛亮設八陣圖之地)等景點納入同一景區,打造成為集詩歌、三國、軍事等多種文化於一體的大白帝城景區。其中,最大亮點便是根據杜甫的詩,再現其「家庭農場」,將奉節深厚的農耕文化展現給世人。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園柑長成時,三寸如黃金。」、「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公元766年4月至768年正月,杜甫在奉節生活期間創作了詩歌430餘首,成為他一生中創作詩歌最多、最經典的時期。
奉節縣副縣長李忠夔告訴記者,杜甫有108首詩與其生活居所有關,為此,奉節除修建紀念館、設立詩碑詩林外,還擬復建杜公祠,並精選20首杜甫在奉節創作的詩歌,圍繞這些詩歌的主題和場景,打造相應的果園、稻田、竹林、桃林等等,以形成獨具特色的「杜甫江村」。
夔州杜甫研究會副會長李君鑒說,杜甫在奉節生活時,集詩人、稻農、果農、菜農於一身,收穫稻穀時曾開心大笑,一改苦澀憂愁的形象。李君鑒表示,展示一個立體、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真實杜甫,才接地氣,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李白、杜甫、劉禹錫......歷代詩人在奉節留下的詩篇近萬首,奉節是名副其實的『詩城』。」奉節縣縣長朱茂表示,奉節將從今年起陸續啟動實施夔州詩苑、竹枝大觀園等系列工程。其中,從縣城到興隆鎮天坑地縫景區的70多公里路程,擬擺設約百塊奇石、石碑,刻上描寫三峽等地的詩詞,形成獨特的詩林文化大道。 除詩歌文化外,奉節還將茪O打造三國文化、軍事文化等。
據介紹,奉節不遺餘力復興夔州文化,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通過整合、增強奉節文化吸引力的方式,改變傳統的三峽遊模式,讓遊客有更多選擇和體驗,從而讓過境遊變成體驗遊、過夜遊、深度遊。為此,奉節每年將安排1億元旅遊專項資金及50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對奉節各種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