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老兵參觀抗戰特展。 新華社
鍾 倩
「媽媽,老爺爺為什麼閉茞晰?」小男孩問道。「他在回憶以前不高興的事情。」「什麼事情呀?」他追問。「他因為戰爭失去了很多親人。」「那就不要戰爭呀!」男孩的回答,讓旁邊的人一陣沉默,戳中人們心底的情結。市圖書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圖片展上,這一幕場景令我難以忘記。
今年,「抗戰老兵」成為關鍵詞。他們是戰爭的親歷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舉國上下慶祝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時候,他們成為主角。剛放暑假的時候,有位大學生找到我,他們要走訪社區的抗戰老兵,「去了該問些什麼呢?」社區裡共有四位老兵,有兩位去世了,在世的兩位,一位患有小腦萎縮,常年臥床,不會說話;另一位老人身體健朗,但比較忙,前來採訪或慰問的人扎堆。這個問題,把我也問住了。「聽老爺爺講抗戰故事,很多志願者都這麼做,我們想收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你們是覺得抗戰故事講得太多了,沒有新意」,我還沒說完,他不停點頭,打斷說道,「我們覺得都已經形成套路了,想獲知不同的故事。」聽到這裡,我陷入沉默。
幾天後,這位大學生對我說,抗戰老兵給他們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刺刀,「和影視劇中的刺刀就是不一樣,非常震撼。」「老爺爺講起過去打仗的事情,非常激動,停不下來。我們這趟沒有白去!」他最後說道。「沒有白去」四個字,聽得我五味雜陳。
那年住院的時候,我邂逅一位老兵,他是老病號,病房裡的人都親切地稱呼他「老爺子」。老人話不多,很熱心,護士忙不過來的時候,他會搭把手,逐個病房幫忙發體溫表。他家離醫院不遠,幾站公交的路。早上晨練完,坐公交車來醫院,吃早飯、打吊瓶、等待查房,下午沒什麼事,他就回家。
剛住院,我疼得厲害,心情不好,經常發脾氣。早上他過來,在我的病房門口抬手打個招呼,遞給我當天的報紙。我有些排斥,趁沒人時偷偷把報紙扔掉。他依然每天送報紙,還給我送些新鮮水果,「姑娘,分分吃,別嫌棄!」說得我不好拒絕。一天,做激光治療,疼得我大喊起來,直說不做了。他聽聞動靜,過來給我打氣。「這點疼就怕了,想當年小鬼子打到我頭上,我都不吱聲。再疼,你就喊『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他的一番話把大家逗樂了,我強抑荅k痛,不好意思再「擾民」了。從那以後,我對老爺子徒生說不清的敬佩,每天都和他聊上幾句,他的樂觀與幽默,為冰冷的病房帶來很多笑聲。
有一段時間,不見他過來送報紙,我有些不適應,才知道他的病情惡化了,床頭卡上換成紅色小旗,代表特護。「老爺子是尿毒症晚期,我都瞞茈L,他要是知道了,準嚷茩n回家,不治了。他脾氣倔得很,明明能享受住保健病房的待遇,他死活也不肯,說令國家浪費錢。」他的兒子私下說道。得知這個消息,病友們都很難過。老爺子的臉色愈來愈難看,走廊裡站一會兒就回屋裡躺下,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追茪p病友滿走廊跑了。
那天下午,他回家洗澡,趁兒子上廁所的空當就走了。兒子急得團團轉,坐的士也沒追上他。傍晚,他回來時天已經黑了,換了一雙新的老頭鞋,哼唱荂m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歌詞,精神煥發,還拎茖漈J豆腐花。開車趕過來的兒子,問道:「你累壞了嗎?沒事吧?」老爺子提高嗓門說,「我上朝鮮戰場打了三天三夜,最後沒子彈了,才撤下來,都不知道什麼是累,這幾站路就能累了?我有免費乘車卡,用不荍A的車!」一字一句,鏗鏘有力,他的兒子無話可說。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清晨,老爺子突然離世,走得很安詳,再也沒有人給我送沾蚞平貌熙灝了,我好像被什麼閃茪F似的,空落落的。
這段時間,每每聽到有人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老爺子。他的善良、堅韌,他的節儉、樸實,都是抗戰年代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而他的倔強,也是那麼的可愛-倔強的內涵是堅守正氣,也是革命精神的淋漓詮釋。
抗戰老兵,是活茠瑣史。他們身上的光芒,是俗世眼睛所看不到的,也是功利目光所看不透的。那年夏天,我遇到一件尷尬的事情。從甸柳莊乘坐電車,到了省榮軍醫院站,上來一位老兵,上衣荅f號服,下衣是粗布軍褲。老人顫顫巍巍,伸手從口袋裡掏出優撫證,公交司機連正眼看都沒看,冷冷地說:「趕快投幣。」老人發音不準,含含糊糊地回答:「我沒帶錢。」司機讓他下車,「不投幣不能坐,別耽誤時間。」那一刻,老人嘴唇哆哆嗦嗦,「我不下!我有證!」僵持的過程,後面過來了一輛電車,整條線路擁堵起來。此時,一年輕的小伙子大步走過去,「我給老人投幣,別再為難他了。」老人氣不過,「我有證,他為什麼不讓我坐車?」小伙子拍拍老人的肩膀,老人依然怒氣不已,眼角噙茖煻清淚,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責怪自己沒有過去投幣。
後來,有一段時間修路,我在省榮軍醫院站下車,會在醫院門口停留一會兒。門口經常坐茪@些傷殘老軍人,很多都是老兵,他們身荅f號服,或身體有殘疾,或腿腳不利索,或坐在輪椅上,孤獨地望茖茤兢穭H,看上去有些淒涼。從他們的目光中,我讀出歲月的滄桑和生命的滋味。與日新月異的城市相比,他們好像落伍了,但是「落伍」恰恰突顯出他們的永恆,他們才是時代的濃重底色。
記得崔永元談口述歷史時說過:「歷史永遠沒有真相,所有人能做的就是看誰接近真相。」和平年代,我們聽抗戰老兵講故事,渴求獲得更多的真實細節,渴望了解更多的戰爭場面,是我們的慾望太強烈了?還是現代人已經習慣了獵奇與刺激?我想,老掉牙的故事也好,老套路的講述也好,本身就是鮮活的歷史,苛求太多是一種社會病,我們要心存敬畏。
近日,閱讀攝影師黑明的《我們的抗日》,是他採訪抗日老兵的口述實錄。樸實的語言,像是白描一般,卻給人心靈的震撼。「我們不怕死,就怕被遺忘!」頭髮花白,佈滿褶皺,眼底流轉出憂患與苦難。圖片展上的老兵們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裡。他們敬禮的姿態,定格在光影瞬間,也定格在所有人的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