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採訪手記:「叮走」的是電車?還是城市?


放大圖片

■從江錦文車長的表情看得出,他對「叮叮」充滿感情。

江錦文向記者透露,新的電車,其操縱桿都已經實現了電子化,電車本身的技術和設備其實是在不斷改進,一些電車只需要十幾秒的時間,便可以將時速從0提升到45公里;就已經使用的電車而言,除了車底之外,其餘部件多是新製的。因此電車其實一直與香港不斷成長,且電車自身所具有的人情味和文化情調,也一直未失去。

人情是可貴的,「叮叮」作為鳴笛聲,便是專作提示電車路上的行人,所以也就成為描繪人與電車關聯的花名。從電車車窗放眼維城香港,慢速中,或許真有一種失落感。但失落的是什麼?求變、求快的香港,追求消費至上與發展優先的價值,似乎讓HONG KONG少了街坊似的人情味、模糊了港島區的古蹟建築、也勾淡了歷史人文的氣息。而「文化沙漠」這一概念的反覆討論,也讓香港人意識到,對在地文化的追尋決不能止步於專美於前的回憶中。因此,失落的,究竟是電車還是這座城市,或許將是一個深刻的文化命題,伴隨着今次對電車存廢與否的爭論而縈繞在香港人心中。 文、攝:徐全

相關新聞
《王子復仇記》漂洋過海來看你 (圖)
水晶看戲: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版《哈姆雷特》 --老調重彈,亦有新意 (圖)
敢觀舞台:紐約華人社區的舞台表演生態 (圖)
劇場重遇《泰特斯2.0》 (圖)
叮叮車長叮嚀:守護香港流動地標 (圖)
文化傳承 情感依託 (圖)
採訪手記:「叮走」的是電車?還是城市? (圖)
他們看電車載滿歷史與特色 (圖)
歷史與空間:「滿江紅」與「步岳詞」
書若蜉蝣:與死者協商
亦有可聞:火的民族 火的節日 (圖)
豆棚閒話:一隻知了的命運
詩詞偶拾:讚閱兵
畫中有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