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王子復仇記》漂洋過海來看你


放大圖片

繼《馴悍記》、《仲夏夜之夢》後,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第三次訪港,於本周末為香港觀眾帶來《王子復仇記》。簡易搭建的舞台配上自然的燈光,不同國籍、種族的演員快速在不同角色間靈活切換,再加上現場穿插的音樂演奏,一種質樸清新的感覺撲面而來。平時見慣了舞台「大場面」的香港觀眾,正好可以從誇張炫目的聲光效果中解脫出來,喘喘氣,重新細味莎翁的經典文本。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主辦方提供

舞台簡單戲味濃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一直致力於研究莎翁的作品,其對莎翁劇作的演繹常被形容為「原汁原味」。可到底甚麼才是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呢?對於劇場現任藝術總監Dominic Dromgoole來說,所謂的原汁原味也許並不在於完全拷貝莎翁當年的劇作細節,而在於讓演出回歸劇本與演員本身,在這一大前提下,改編盡可以不拘一格。

前年,環球劇場的《馴悍記》來港演出,就讓觀眾體會到這種創作風格的魅力。演藝學院歌劇院中硬件條件優越的舞台上,只簡單支起一個帳篷,模擬出草地上演出的隨性感覺。燈光設計更是簡單,基本就是模擬自然光的照射。但演出的改編卻十分新穎有趣,用全女班的陣容反轉原著,八位神采各異的女士在帳篷中穿進穿出,快速在不同角色間切換之餘,更包辦現場音樂演奏與演唱,功底之扎實、細節之豐富令人印象深刻。全女班上陣,這改編可說是十分「現代」,但演員的表演功架與成熟的台詞處理卻十分到位地呈現出原著中的各種錯摸與戲謔,觀眾哈哈大笑之餘,對於莎翁的文本又多了一層體味。

這次的《王子復仇記》仍然延續了這種看似清爽簡單,實則復古嚴謹的風格。劇作全名為《Globe to Globe 王子復仇記》(Globe to Globe Hamlet),一開始便設定了走遍全世界的宏偉巡演計劃。Dominic Dromgoole曾說,巡演的目標就是為了在多元的場地與更多的觀眾見面,他更指出,早在1608年劇本完成八年後,《王子復仇記》就已經遠赴也門,在輪船 「Red Dragon」上公演。「莎士比亞劇作能娛樂及啟發身處任何地方的所有人,世上不應有任何國家或人因為環境不許可而無法欣賞《王子復仇記》。」

於是從2014年開始,劇團踏上這瘋狂的旅程,由12個演員、4個舞台經理所組成的小團隊漂洋過海、穿州過省,帶着哈姆雷特橫跨五大洲,至今已走過198,880公里、128個國家,其間所造訪的場地五花八門,有野趣盎然的村莊廣場,也有美輪美奐的國家劇院,甚至連皇宮與海灘都留下他們的腳印。

為了巡演方便,演出採用易於搭建的活動式舞台,服裝道具擯棄華而不實的繁複設計,演員更要身兼數職,一人分飾多角。劇團的監製Tamsin Meht 就說,巡演中意外多多,團隊早就練出一身本領,迅速因地制宜解決問題。箱子不見了,就拖來椅子和凳子代替;背景幕布延誤到達,乾脆扯來防水油布用上。「這個演出最重要的是故事和演員,不依靠技術把戲和噱頭。我想,我最喜歡的道具變化,大概要算是那次用小孩的台球桿來替代劍了。」

香港演員 一人飾三角

演出的演員團隊十分國際化,其中唯一來自亞洲的演員是梁穎翹(Jennifer Leong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家傑的女兒。她從小就對表演入迷,中學選修英國文學,後來到劍橋大學修讀政治、心理學及社會學,畢業後又曾在倫敦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 進修劇場演出,2012年就曾參加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所主辦的Globe to Globe Festival。

入選參演《王子復仇記》,Jennifer直言十分興奮。在劇中她將分飾三角,分別是王子的愛人Ophelia,與另外兩個男性角色。不僅跨角色更跨性別,有很大的發揮。「你會發現每位演員都會飾演數個角色。由於換裝的時間有限,有時候,可能戴個帽子或是換一件外套便變成另外一個角色!」她亦覺得這版《王子復仇記》十分特別:「最主要的分別是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本身的演出場地是室外,因此演員及觀眾們將會處於同樣的環境及光線下。這意味着兩者可以真正看見對方,演員可向觀眾作出即時反應,有真正交流的機會。在巡迴演出時,就算是室內場地,我們特意將燈光保持在觀眾區的上方,從而維持這個交流的關係。劇場亦着重原文及莎士比亞的遣辭用句。由於希望觀眾可以自己對莎劇進行探索,劇本不傾向加入太多現代的元素及演繹方法或覆蓋太多訊息。」

隨劇團走過一百多個國家,Jennifer坦言最喜歡東非及肯尼亞首都,「我有位中學同學住在肯尼亞,和她闊別七年之久,演出時在想她會看到我表演,感覺好特別。另外,比較深刻的是加勒比海一帶,山明水秀,地方十分美麗。劇團亦去了非洲、美洲、歐洲。 不同地方的觀眾對此齣莎劇的反應均有分別--非洲觀眾特別熱情,演出時好喜歡和身邊朋友傾偈談論,會有即時反應。相反,可能文化不同,歐洲觀眾比較靜,覺得應該全神欣賞演出,反應比較內斂。」

香港觀眾的反應又會是怎樣呢?

《王子復仇記》

時間:9月4日、5日 晚上7時30分

9月5日、6日 下午2點30分

9月6日 晚上7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相關新聞
《王子復仇記》漂洋過海來看你 (圖)
水晶看戲: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版《哈姆雷特》 --老調重彈,亦有新意 (圖)
敢觀舞台:紐約華人社區的舞台表演生態 (圖)
劇場重遇《泰特斯2.0》 (圖)
叮叮車長叮嚀:守護香港流動地標 (圖)
文化傳承 情感依託 (圖)
採訪手記:「叮走」的是電車?還是城市? (圖)
他們看電車載滿歷史與特色 (圖)
歷史與空間:「滿江紅」與「步岳詞」
書若蜉蝣:與死者協商
亦有可聞:火的民族 火的節日 (圖)
豆棚閒話:一隻知了的命運
詩詞偶拾:讚閱兵
畫中有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