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主泵房8台大型污水泵,總泵水能力每秒32立方米,只需1分鐘就能填滿一個標準泳池。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維港是香港最大的海域,也是全港接受最多污染物的水體,單是海港兩岸的住宅大廈,每日便產生170萬公噸污水,若污水未經處理便排進維港,將影響維港水質及生態平衡。渠務署昨日正式啟用「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截污轉流措施,分階段將港島西南及北岸共8個基本污水處理廠內的污水,輸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消毒淨化,減少污水的大腸桿菌含量99%及800公噸至1,000公噸淤泥,料今年11月可全面截污,還原潔淨維港。
「淨化海港計劃」是香港最大型的排污基建項目,透過收集及處理維港兩岸的污水,改善維港水質。計劃分兩期推行,第一期設施早在2001年12月投入運作,處理75%源自維港兩岸的污水,第二期甲則處理餘下25%源自港島北及西南的污水。
渠務署昨日首次將灣仔東基本污水處理廠污水轉流至昂船洲處理,並向傳媒簡介運作流程。
日淨245萬立方米水 惠7成港人
新任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表示,現時本港仍有8個基本污水處理廠,分別位於北角、灣仔東、中環、沙灣、數碼港、華富、香港仔及鴨c洲,但它們只能阻隔6毫米的污物,且不具消毒效果,難有效改善維港水質。為此,特區政府耗資175億元推動「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建造全長21公里的深層排污隧道,及擴建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將廠內化學一級處理污水的能力由現時每天170萬立方米負荷量提升至245萬立方米,足以填滿1,000個泳池,為逾70%的香港人口提供服務。
唐嘉鴻昨日解釋,計劃先從灣仔東基本污水處理廠開始截污轉流程序,污水經過水槽通路再進入旋渦入水口,經深層排污隧道連接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主泵房。及後再經過進水間及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池,氯化鐵及聚合物加快沉澱過程,清除污水的懸浮固體及降低生化需氧量,最後排出維港,餘下位於港島北和西南面的7間基本污水處理廠料今年11月底前陸續完成上述程序。
減99%大腸桿菌 除千噸污泥
他續說,「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至第二期甲會增加海水含氧量13%,減少污水的大腸桿菌含量99%,更每天減少800噸至1000噸淤泥。他又說,本港西面海水沖刷力較強,相信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污水已足夠保護海港,但會視乎啟用後污水的情況,考慮加強或展開第二期乙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