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開普勒計劃觀察的地方就是天鵝座天區(黃色範圍),雖達3,000光年,但仍是銀河系的冰山一角。 NASA圖片
走在科學前沿的路往往要力排眾議,既顯得吃力,也令人灰心,但布魯奇卻慶幸自己遇到了一位願意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摯友David Koch。今日的開普勒計劃廣受全球關注,已完全證明了其重要性,但David Koch卻未能看着它輝煌發展,2012年他死於「漸凍人症(ALS)」。為了紀念這位「戰友」,布魯奇決定將是次邵逸夫獎的獎金捐出部分予ALS Foundation(漸凍人症基金)。
說起David,布魯奇的神情滿是興奮,「當我在籌備開普勒計劃時,沒有人相信我,但有一個人跟我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到,我相信它值得,我可以幫你,我有相關的經驗去建立太空任務』,這個人就是David Koch。於是我們一起去NASA總部,去說服每一個人這個任務有多重要。」
在這艱辛的路程上,他們一起寫了幾百頁的建議書,每一次面對挫折與質疑,David都仍然充滿信心、一貫投入,「這是很大的項目,本來我有很多困難,我也不打算去提交建議了,但因為有這個人相信我,最終還是做到了。」
「他死於ALS。」簡短一句話,布魯奇的神情變得暗淡,臉部也不自覺地抽搐。他低下頭咬了一口曲奇、喝一口茶平復心情,再抬起頭,他慢慢地說︰「這是很壞的病。看着一個朋友慢慢死去,很難受。」
縱有很多地球 仍要保護這一個
雖然開普勒計劃找到了12個類似地球的行星,但布魯奇直截了當地表示︰「宇宙裡有很多個地球,但它們太遠了,我們目前去不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地球還是我們的家,所以我們需要保護這個行星。」以除了ALS Foundation外,布魯奇也決定以邵逸夫獎獎金,向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憂思科學家聯盟)捐出10萬元美金,支持他們進行保護地球環境的研究。■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