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連同另外兩位科學家獲得本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後,在實驗室中,屠呦呦從黃花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這位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被譽為「青蒿素之母」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連同發現另一款抗寄生蟲藥物「阿維菌素」的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和愛爾蘭科學家坎貝爾,為人類對抗疾病、減少受苦作出無比貢獻,「有助於撲滅影響全球34億人的疾病」,共同獲頒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節自《中國人首奪諾貝爾醫學獎》,香港《文匯報》,2015-10-6
持份者觀點
1.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為科學家們帶來新啟發,但獎項並非對傳統中醫藥的肯定。
2. 屠呦呦:獲獎證明我們的中醫藥寶庫非常豐富,但並不是借來拿來就能用。希望青蒿素能夠物盡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勵機制,讓中醫藥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更好地發揮護佑人類健康的作用。
3. 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園主任宋健平:中國的青蒿素研究沒有申請專利,讓中國錯失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中國產的青蒿素複方藥雖治癒率可超過90%,但在國際上佔的市場份額卻不到10%。
4. 評論:中醫藥應從屠呦呦獲得諾獎的經歷中獲取靈感,與現代醫學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弘揚中醫藥,才能將中醫藥推向世界,才能讓更多的中國原創新藥獲得世界認可。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屠呦呦得獎後各方的回應。
2. 承上題,諾獎評委會指「獎項並非對傳統中醫藥的肯定」,我們可怎樣理解這句話?
3. 有意見指中國可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你認為可以怎樣做?
知多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上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學或者醫學領域有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的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負責評選,大會由50名選舉出來的卡羅琳醫學院名教授組成。■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