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黎明與李嘉欣當年演出《原振俠》。
文:勇先
已悄然踏上衰敗之路的無綫,在接連推出台慶劇之際,最令觀眾期待的,反而是深宵重播的舊劇。當然,如何面對這困境,不是我此等小觀眾的責任,但如果要挑選一套深宵劇集重溫,我會揀黎明主演的《原振俠》。
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播之時,其實我不太欣賞《原振俠》,大概對黎明只有帥樣、演技卻淡如開水感到不以為然。但十多廿年後,當你發現,今天無論知名不知名有型欠型的小生,也只有一個「chok樣」時,你便覺得那時的黎明,可觀性明顯高幾個層次。當然論創意,廿年前跟今天的差別並不大(《原振俠》改編自倪匡的作品),但那時候的無綫,仍有華麗的演員陣容,仍有天王歌手獻唱劇集主題曲,這種「大台拍大劇」的風範,相信遲出世幾年的看倌無法領略。
重看《原振俠》的演員表,除了「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樣子姣美的李嘉欣、即將大紅大紫的王菲、深得少男鍾情的朱茵等,大量處於演藝事業最美好年華的藝人,都雲集劇中,這正是劇集的厲害之處。可見九十年代,香港仍有「貨真價實」的偶像劇。因此,年輕人追看本地電視劇不會被視作老套,這也成為他們日常話題之一。除了「得個樣」的男女主角,劇中亦有劉兆銘和吳岱融這些演技出眾的演員,稍為平衡了主要角色唯美但演繹空洞的缺陷。
無可否認,看舊戲總讓人說出「一蟹不如一蟹」這些老掉牙的評語,或嫌今日的明星沒有「星味」,或怨今日藝員的演技不及阿姐秋官之流。然而最叫人感慨的,始終是大台的墮落,直接扼殺了電視工業的生態發展。事實上,它長年擁有一些難以撼動的優勢,例如一班不問世事、只想輕輕鬆鬆看電視的觀眾群,一個弱得在絕大部分時間可以無視的對手。然而一切助力所帶來的獨大風光,並沒有令大台在創作上有更大的突破,反而消磨他們尋求進步的鬥志和創新精神,最後不僅令觀眾漸生厭惡之感,整個行業被推向萎靡之境,新一代的演員戲路亦愈走愈窄。
這一切就如香港的縮影,那些掌握社會大部分權力和金錢的人,放棄了本來做大事的風範,結果令社會倒退,人總是只懂怨天尤人,卻從不為衰敗正是源於自己的短視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