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6年來首度低於7%,反映經濟在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後,基數愈來愈大,要保持過往雙位數的增速,既不合理亦有違經濟有起落周期的規律。總理李克強上周五稱,經濟增長從來沒有說過要死守某一點,而是讓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目前還未真是「破7」,但成績已是來之不易。彭博近日引述了解「十三五」規劃初步討論的知情人士透露,未來5年內地或將硬性增長目標由7%降至6.5%至7%的區間內,並使之成為靈活的指導目標。
彭博公佈,近日調查的16位經濟學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人預期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內地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被設定在6.5%或以下,低於之前5年7%的水平。上月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梳理55位規劃委員會成員之中部分專家或其機構的預測發現,6.5%的「十三五」增速目標是一個較為主流的數字。
中金料明後年目標增7%
中金公司上周亦發表報告指出,「十三五」規劃的核心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政府對增長有底線要求。預計「十三五」將增長目標下調至6.5%,以反映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入中高速的內在要求。不過考慮到翻番目標,需要提振信心和減輕後期增長壓力,預計2016年至2017年的年度目標仍將設定在7%左右。星展集團研究經濟學家周洪禮表示,鑑於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勞動力和生產成本提高,新五年規劃中的目標可能會下調到6%至7%。
中金又預計到2020年內地居民、政府消費率均比2014年提高3個百分點,分別達到40.7%和16.5%;消費年均增長率為10.5%,比總體經濟名義增速高2個百分點以上,大消費行業的增速將超過非消費行業。另外,人均GDP在2020年接近1萬美元,消費升級將帶動醫療、教育、旅遊以及高級消費的發展。
政府料出招遏資本外逃
也有分析對內地經濟的看法相對樂觀。大和證券賴志文等分析師發表報告預料,「十三五」規劃將把GDP增長目標維持在7%左右,但目標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預計政府將竭盡所能避免投資者恐慌和大規模資本外逃。牛津經濟研究院駐香港的亞洲經濟負責人高路易表示,未來兩年內地不太可能會出現經濟硬着陸;鑑於儲蓄率達50%以及留有充足的宏觀政策空間,「中國政府如果真的很想實現目標,就能夠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