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很多對成立創新及科技局(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Bureau)的討論,並且已廣泛得到各界別及政黨支持成立,但應該由誰來帶領這個新的政策局呢?而他們將會負責甚麼工作呢?根據本人多年來於創新及科技界別的工作經驗,希望可以就此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
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目的是專責在高層次(high-level)檢視香港創新及科技未來的發展空間,科技發展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有深遠影響,亦可給予新一代好好發揮的機會。現時發展先進的國家及城市都致力於創新和高科技發展,以同樣作為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的瑞士和紐約為例,他們都同時大力投資於高科技(HighTech)發展。即使在科技發展成功的地方,發展初期都一樣會遇到不同問題,而且備受質疑,但只要看準時機,果斷推出有效的政策,就能造就出他們現時的成功。反觀當年亞洲四小龍之中,亦只有香港仍未有專責的科技部門,負責統籌香港科技的長遠發展(Long-term development)。再看看外國一些真正重視科技的國家或地區,不論以色列、新加坡、韓國、瑞典和美國等,都會首先設立科技委員會,而美國更是由總統親自主持,瑞典和荷蘭亦如是,這些國家及地區全部都設有獨立的科技局。
「創新及科技」(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絕不能與「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混為一談。全球正面對如能源(Energy)、可持續發展(Sustanable development)、食物安全(Food safety)、水資源(Water resources)等迫切的挑戰,都離不開創新和高端科技。而「創新」應該在「科技」之前,因為不是所有創新也要依靠科技的,有些創新是關於管理模式和製作生產過程。創新及科技局必須是一個高層次的政府部門,制訂全盤長遠的政策,有效調配資源,培育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鼓勵基礎科研,促進科技產業化。需要建立勇於嘗試、積極求變的文化,加上政府、僱主、家長、教育工作者等協力釋出強烈的訊息,讓年輕人知道投身科研是有前景的,並多表揚科研人才的成功故事,讓年輕人從中得到啟發。
創新比科技更重要
未來局長及副局長人選對於創新及科技局的成敗十分關鍵,他們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及決心,並認同創新科技的迫切需要,能熟悉科技生態環境的運作,擁有國際視野和豐富的行政經驗。而政策發展應參考世界各地的成功例子,並制訂合適香港的長遠策略,投放足夠資源以促進科研發展,吸引人才和投資者。我們真的不希望將來委任沒有「科技」(Technology)含量,又或是毫無「創意」(Innovative)的人出任正副局長。■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 洪文正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