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法寶」護洱海 鏡照千秋月 大理治湖實現10大突破


放大圖片

洱海鏡照千秋月。秋季的洱海,水清如玉,艷陽高照,湖面波光粼粼。洱海周邊,幹部群眾、志願者、環保專家組成一層層的保護防線,守護着洱海的藍天碧水。

洱海是雲南第二大淡水湖泊,1996年和2003年,洱海遭遇兩次大面積藍藻爆發,水質一度降到IV類。近幾年來,大理州多措並舉,依托「全民參與、行政追責、科學治理」三大法寶,全面推進保護與治理,水質持續向好,如今洱海已成為中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王晉、李艷娟 大理報道

破壞一湖水,時間很短,但要想恢復,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從藍藻爆發到水質恢復,大理州舉全州之力,耗費10餘年,實現了涅槃重生。

全民參與 護眼般護海

每天一早,上關鎮西閘尾村的杜子鈞就會帶上自己的5名隊員,開始在洱海邊上忙碌起來。作為灘地協管員,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管轄的700畝水域及周邊進行垃圾撿拾和打撈湖面污染物。

1987年,杜子鈞開始從事網箱養魚,並迅速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洱海周邊網箱養魚發展迅猛,一度達到1000多戶。當時,由於缺乏保護意識,農業污染、生活污染不斷侵蝕着洱海。1996年,洱海突然爆發藍藻,水質快速變差,洱海危機隨之而來。1997年,在政府的推動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洱海保衛戰正式拉開序幕。這一年,又是在杜子鈞的帶領下,沿湖民眾紛紛斬斷帶來巨大財富的網箱,加入到保護洱海的行列中。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是洱海周邊民眾的共識。從此以後,杜子鈞成為了一名灘地協管員,由於工作任務重,收入低,自己的隊員走了一批又一批,但杜子鈞一直在堅持,一干就是18年。杜子鈞表示,如今洱海水質又恢復到過去的清澈,祖祖輩輩在洱海邊的人們都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洱海保護中來,以實際行動守護着「母親湖」。

長期從事洱海保護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尚榆明,在談到洱海保護成功經驗時就表示,洱海水質持續變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理州發動了一場全民參與的保護「戰爭」。在洱海周邊,有無數像杜子鈞一樣任勞任怨的灘地協管員,還有越來越多的志願者,正在悉心地呵護着洱海,成為洱海保護的主力軍。

嚴格管控 水質持續好

在尚榆明看來,近年來洱海水質的持續變好,與大理州各級政府高效管理、嚴格管控,以及科學的治理和保護方法是分不開的。

2006年以來,洱海水質連續8年總體穩定保持在Ⅲ類,其中有48個月達到Ⅱ類。「十二五」以來,洱海Ⅱ類水質月份總數已超過「十一五」期間7個月。今年1-4月洱海水質為Ⅱ類,5-9月為Ⅲ類。洱海水體生態功能逐步恢復,自淨能力不斷增強,洱海流域生態環境趨穩向好,洱海流域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洱海成為中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洱海保護模式被國家環保部總結為「循法自然、科學規劃、全面控源、行政問責、全民參與」的二十字經驗向全國推廣。2009年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上洱海保護治理的經驗得到廣泛讚譽,2011年洱海被列為國家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

尚榆明介紹,洱海治理與保護過程中,有很多成功的經驗,特別是在政府的相關政策落實上體現得尤為充分。從指令發出到推進實施,幾乎沒有受到阻礙和延遲。以至於國家環保部的官員都感歎,同樣的政策在國內其他地方很難執行,而在大理卻進展順利。

同時,長期堅持不懈的科學治湖,也是洱海水質變清的法寶。近年來,眾多國內外科研機構將洱海作為湖泊治理研究的基地,許多的科研成果在洱海得到運用,使洱海保護有了較強的科技支撐。

幹部追責重拳治湖

洱海保護是一項長久工程,為確保洱海保護各項措施得到落實,一直以來大理州都採取重拳出擊,直指官員的「亂作為」、「不作為」,使洱海保護邁向了新台階。

今年,大理州制定並實施了最嚴厲的《大理州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責任追究辦法》,在參與洱海保護治理的幹部管理上顯得更加嚴厲,實行終身追責制,進一步保護洱海。

同時,大理州將洱海流域保護治理作為「為官不為」專項整治重點,對監管不力、責任不落實的領導幹部進行約談、問責。今年以來,大理州在洱海流域保護治理中,約談領導幹部80人,給予黨政紀處分4人,問責8人,停職處理2人,對在洱海流域環境整治工作中失職瀆職的6名責任人進行立案審查並公開曝光。

頂尖人才雲集洱海

9月25日,雲南省2014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暨第四屆「興滇人才獎」表彰大會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洱海研究團隊憑藉洱海治理研究的新成果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長期從事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專家尚榆明表示,近20年來,中國眾多的科研機構以及湖泊治理專家紛紛將洱海作為研究和實踐基地。由於大理在洱海保護方面缺少資金,更缺少科技支撐,所以一直以來,大理州都以開放的態度,歡迎來自國內外的研究人員研究洱海。同時,還為他們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國內頂尖的科研人才紮根大理,專門進行湖泊治理的研究。

上海交大就將湖泊治理研究的基地放在了洱海。由上海交通大學洱海研究團隊、昆明理工大學等共同完成的「富營養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及示範」成果,成功研發了「污染源頭控制、低污染水收集與處理、河道生態修復與水質改善、河口濕地攔截」等四級河流治理成套技術,建立起富營養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有效削減入湖負荷,遏制了洱海富營養化趨勢,對於入湖河流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人才的集聚,必定帶動科技成果的產生。尚榆明介紹,每年洱海流域都有超過100名的科研人員在此開展科研活動,許多博士生的論文都在洱海邊產生,成果的運用直接對洱海保護與治理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中國湖泊治理輸送着釵h成功經驗和成果。

如今,在洱海流域,傳統的治污措施,現代先進的設備都能找到蹤跡,洱海已經成為世界湖泊治理技術運用的博物館。

治湖實現10突破

依法治湖有突破。頒佈實施新修訂的《洱海保護管理條例》,並且出台配套實施辦法,把洱海保護範圍從252平方公里的湖區擴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個徑流區。

管理體制有突破。健全州、縣市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領導體系和流域保護管理機構,配齊流域鄉鎮工作站所和專職領導,完善「公、檢、法」執法機構。

工作思路有突破。正確分析形勢,明確了「標本兼治,當前突出治標,突出抓好截污和治污」思路。

生態補償有突破。大理市和洱源縣簽訂洱海保護治理結對共建協議,由大理市給予洱源縣1500萬元生態補償金,專項用於洱海源頭的截污和濕地建設。

污水處理有突破。保護洱海「2333計劃」已經投入資金18億元,建成62座村落污水處理系統,恢復建成濕地10475畝,完成靈泉溪、彌苴河、鳳羽河生態環境保護與「清水產流」機制修復工程建設。

垃圾清運處理有突破。全面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活動,去年發動幹部群眾970多萬人次,清運垃圾78萬噸,初步建立起「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鄉清運、縣處理」長效機制。

嚴管嚴治上有突破。堅持重拳出擊,重典治污,強化綜合執法,洱海保護「零容忍」態勢初步形成。

面源污染治理有突破。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完成1300畝藍莓及2.25萬畝花卉種植,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0萬畝,實施1萬畝農田有機肥代替化肥試點工作。

財政投入有突破。大理州財政安排1億元,大理市安排2億元,洱源縣安排3000萬元,專項用於洱海保護治理。

全民動員有突破。製作洱海保護治理公益廣告宣傳片和主題歌曲,編寫地方環保教材,「開學第一課」「洱海保護宣講活動」等豐富多彩。

「十三五」264億元保護洱海

日前,大理州編制完成了《洱海保護與流域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和7個專項子規規劃,規劃投入資金約264億元,全部用於洱海保護與治理。

按照規劃,未來大理州將全面實施「六大工程」:採用「優化與佈局調整-污染源系統控制-流域生態建設-湖內生態調控-流域水環境與水資源綜合管理」的總體思路,實施「流域截污治污、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整治、流域生態建設、水資源統籌利用、產業結構調整、流域監管保障」六大類工程。

大理州將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把洱海流域打造成中國貫徹落實「水十條」的樣板、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示範區。

相關新聞
雲南專遞(第369期) (2015-10-30) (圖)
「法寶」護洱海 鏡照千秋月 大理治湖實現10大突破 (2015-10-30) (圖)
世界名花 馨逸雲南 (2015-10-30) (圖)
雲南首個跨省經濟園區五年內建成 (2015-10-30) (圖)
雲南專遞(第368期) (2015-10-29) (圖)
雲南氣象新:萬眾一心謀發展(下) (2015-10-29) (圖)
打造宜居生態魅力幸福之城 玉溪走在前列 (2015-10-29) (圖)
雲南專遞(第367期) (2015-10-28) (圖)
雲南氣象新:萬眾一心謀發展(上) (2015-10-28) (圖)
新興產業招商 玉溪走在前列 (2015-10-28) (圖)
雲南專遞(第366期) (2015-10-27) (圖)
全國村長雲集麗江 鄉村抱團 繁盛可期 (2015-10-27) (圖)
打造信息產業窪地 玉溪走在前列 (2015-10-27) (圖)
雲南專遞(第365期) (2015-10-26) (圖)
獨樹一幟 領跑全國 雲南生物產業邁上跨越發展之路 (2015-10-26) (圖)
建滇中綜合交通網 玉溪走在前列 (2015-10-26) (圖)
指尖「最雲南」 舌尖醉美食 (2015-10-26) (圖)
雲南專遞(第364期) (2015-09-22) (圖)
2015第十一屆昆明泛亞國際農博會 「互聯網+高原特色農業」受熱捧 (2015-09-22) (圖)
向精益要效益-紅塔集團推進精益管理工作紀實 (2015-09-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