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余遠騁引述天文台資料顯示,若溫室效應持續,出現風暴潮的機會將增加。 記者鄺慧敏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增加。世界綠色組織按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份評估報告的數字推算,如世紀末出現風暴潮,本港海平面將升高3.5米,最高達4.4米。該組織又指,若遇上颱風、風暴潮及天文大潮,海平面最多升高8米,紅隧亦會出現水浸。該組織建議,政府興建基礎設施時應加強其防災及排洪能力。
綠色團體依IPCC報告推算
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出現的次數更頻繁,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余遠騁按IPCC報告推算,如本港在2081年至2100年遇上由颱風引起的風暴潮,預料本港海平面將升高至3.5米,最高能達4.4米。如本港在本世紀末遇上「完美風暴」,即同時出現颱風、風暴潮及天文大潮,水位上升更多。
假設風暴威力強如1962年「溫黛」,大埔滘對出的海平面將上升至5.6米,上環將水浸至1.5米高。若風暴威力強如2013年「天兔」,海平面將上升至6米,紅磡海底隧道將出現0.5米高的水浸;如風暴威力強如2013年「海燕」,海平面將升高至8米。
余遠騁表示,能源設施如大埔煤氣廠只能應付7米高的水浸,擔心設施不能抵禦水災,「雖然現時的防禦能力是足夠,但去到世紀末則不足夠。」
天文台今年初曾以IPCC第五份評估報告的數字,研究本港的氣候情況,發現在高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下,本世紀末香港的海平面比1986年至2005年的數字上升0.63米至1.07米。他說,海平面高度上升,本港受颱風吹襲時,出現風暴潮的風險將會增加。而海平面高度上升,本港受颱風吹襲時,出現風暴潮的機會增加。另外,本港的熱夜數目和酷熱日數會在本世紀大幅增加,而寒冷日數則顯著減少。
余遠騁引述學術研究報告指,本世紀末亞洲地區的降雨量最多增加30%,而本港有15%屬低窪地帶, 特別是上環、大澳、元朗等地區將受影響,「本港最高的排洪能力為100毫米雨量,如將來雨量增加,排洪能力不足以應付」。
他建議,政府應研究本港未來因氣候變化而出現的水浸情況、水浸黑點及基建的承受能力等,特別是只有單一通道進出的西貢、赤柱及大澳等地,如出現水浸及山泥傾瀉,後果更嚴重,希望政府能預早制定應變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