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都說「習馬會」是歷史性的會面,是兩岸分治60多年來的第一次。我更多看到「習馬會」是開創性的時刻,是兩岸新篇章的開始。兩岸領導人在這一刻跨越海峽的握手,是以寬闊的胸懷鄙視小人之見;用包容的智慧彌補相互間的分歧;以兩岸人民的福祉作為目標,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架起了互相信任的彩虹,構築了兩岸和平的基石,鞏固了近8年來兩岸和諧締造的和平環境。可以預見,兩岸領導人會面常態化,兩岸的「和平倡議」甚至「和平協議」都會夢想成真。
雖然,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和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分別結着代表各自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紅色和藍色領帶,但這絲毫不影響兩人跨越海峽的世紀握手,並且在言談舉止中有極多的共同點和共同語言。無論是習近平的「四點意見」,還是馬英九的「五點主張」,兩人講話的重點都始終堅持着「九二共識」、「和平發展」以及「振興中華」的主旋律,以此構築起未來兩岸關係的基石。兩岸關係一切皆以此為出發,亦以此為目的。這是兩岸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難以動搖的基石。
構築未來兩岸關係基石
解決台灣問題,重點還是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樸實的要求就是希望尊重對等。「習馬會」充分回應了台灣民意。曾經在福建工作主政多年的習近平知道台灣民眾要什麼,懂得兩岸未來該如何發展。從「習馬會」看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習近平在這一次的會晤中讓台灣人民更能體會到一份親情,一種「兩岸一家親」的感受。
總體上可以感受到,大陸方面更突顯出誠意、善意、情意。在新加坡會面會場,兩岸領袖並排進入會場,大家互稱「先生」,不再拘泥於身份,共同面對鏡頭、分別發表五分鐘講話、七人對七人的一小時閉門會議,都充分體現了互相尊重對等。在兩岸關係中,經濟、政治強大的大陸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但北京沒有以強制弱,是誠心誠意安排這次世紀握手,誠心誠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習近平表示,過去七年,台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和平發展成果豐碩,兩岸雙方和廣大同胞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正因為有了這七年的積累,兩岸雙方才能邁出今天歷史性的一步。
充分體現互相尊重對等
這次會面的目的也非常清晰,不為別的,就為了兩岸和平的永續發展。為了兩岸和平的這份善意,北京放軟身段,「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跟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子孫後代共享美好未來。」「兩岸雙方應該從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得到啟迪,以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選擇。」
「習馬會」更體現出一份濃濃的情意,那是有中華基因的親情,是兄弟情一家親。習近平講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話,卻也是兩岸歷史和現況的真實表達。他說,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兩岸和平來之不易需倍加珍惜
相對來自對岸的誠意、善意、情意,台灣方面顯得更為現實。無論在講話還是答記者問,馬英九都急切希望習近平為台灣擺脫困境給予方便。「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兩岸設置熱線,處理緊迫及重要問題」。馬英九還特別提到民眾參加國際組織NGO活動,常遭受挫折,同時政府參加區域經濟整合與國際活動也受到干擾等問題;希望可以平等加入到區域經濟整合;講到大陸飛彈對準台灣的問題等等。習近平都一一作了回答。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大陸很務實,不斷開放向台灣釋放紅利。台灣因為不信任以及有「台獨」作祟突顯政治亂象,顯得保守。在和平環境下,台灣如果趨於務實,在經濟、文化、教育乃至政治、軍事議題上可以坐下來務實的協商共贏,兩岸問題就水到渠成了。
「習馬會」的和平成果是否可以繼續擴大,其中完全有想像空間,這次會晤,馬英九沒有提及他早前提出的「和平倡議」。我的想像是,留待大選後看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成熟,不排除習馬還可以再會,到時簽「和平倡議」甚至「和平協議」也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