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鑌 立法會議員
於2013年,政府提出「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為全港每區預留一次過1億元的撥款,以支援區議會推行惠民的項目。經過2年的討論及諮詢,荃灣區最終達成重建西樓角花園的共識。
荃灣擁有全港規劃最完善之一的行人天橋網絡,將荃灣站及西站之間沿途各個屋苑及商場連接,成為東西橫跨1.4公里,南北縱貫1公里的網絡。行人天橋不但為區內市民帶來四通八達的通道,更有助紓緩路面上的交通狀況。若然西樓角花園獲得重建,將可在該處加建80多米的有蓋天橋,為行人網絡帶來更完整的系統。此外,港鐵荃灣站外現時的人流熙來攘往,空間顯然開始接近飽和水平。尤其在繁忙時段,現有的行人空間無法有效地疏散來往港鐵站的人流。有見及此,重建西樓角花園,加建有蓋行人通道,將有助紓緩該處行人擠擁的情況。
況且,由於現時前往西樓角花園的路徑不便,故使該處長期使用率偏低。若然西樓角花園能夠得以重建,不但能將花園的空間用地獲得優化,而且新增的社區會堂能夠增加區內的場地供應。除此之外,擬建的平台花園設計將會採用階梯式台階,打造梯田形態,而另有鐵製魚網供植物攀爬,呈現荃灣舊有漁農業的風貌。故此,平台花園有望為荃灣市中心打造另一個新地標,使本區的凝聚力得以提升。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是當局在2013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以特例的形式向全港十八區進行一次過的撥款。事實上,現在眼見全港多區的亮點工程已經展開,但荃灣區議會所通過的西樓角花園重建工程,卻在立法會的撥款中遇到阻撓。若然工程最終被拖垮,使「一億撥款」無疾而終,將會成為荃灣區的遺憾,亦是對本區居民有欠公允。
近日,突然有地區人士指責西樓角工程在毫無諮詢的情況下,就在荃灣區議會內草草通過,更指平台花園日後會有「大媽跳舞」,使居民受到嚴重滋擾。這種論述是不負責任的,而且不盡不實。相關工程不論在荃灣地區或議會層面中醞釀已近十年,政府由2013年宣佈「一億撥款」後更作出多次諮詢,在聆聽不同意見後作出修改,最後才達成重建西樓角花園的共識。
過去多年討論中曾有建議表示,西樓角花園可改建成「集體運輸交匯處」,以紓緩區內的交通壓力。然而,此建議不被採納,原因在於鄰近民居反對交匯處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故此,若然將重建工程由「有諮詢」說成「無諮詢」,由「惠民」說成「擾民」,就根本是故意製造話題。兩年來一直在諮詢的工程,為何不能及早提出反對,非要在選舉前的幾個月才提出呢?我們相信,市民是有足夠的智慧判斷他們的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