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G20峰會需要中國方案


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會議於11月15日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破解後危機時代的各國難題,推動經濟改革轉型,實現全球經濟真正的復甦,是本次峰會的核心主旨。

全球經濟並未真正復甦

隨着「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提升。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機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0年的時候也有一份提升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份額的改革方案。當然,伴隨着美國經濟的復甦,特別是美國版量化寬鬆(QE)的退出,新興市場經濟出現反覆,西方世界又重新恢復了自信,反而認為「金磚國家」「金」的成色不足了。IMF改革方案也在美國國會擱淺。其實,全球經濟並未真正復甦,美國也未自信到貨幣政策正常化,美聯儲加息一再延展。日歐兩大經濟體,還在通過各自的QE來提振經濟活力。中國則進入經濟下行「新常態」。其他新興國家,因為資源和能源類商品價格的低垂而備受其害。此外,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每次成空,也導致新興市場資本流的紊亂波動。當然,中國需求的降低,金融體制的改革和資本市場的開放,也對新興市場和全球經濟帶來了衝擊。

可以說,去年G20峰會和今年G20峰會期間的全球市場,是全球市場最焦慮的時刻。因為,對美國經濟復甦抱持厚望的全球市場,以為2015年全球經濟會在美國拉動下實現全面復甦,但希望還是破滅了。對此,IMF將2015年的全球經濟評價為「新平庸」。

美國經濟增長、就業率和消費情況均維持較好的復甦態勢,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再次升高。日歐兩大經濟體在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下也有好轉。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經歷了最嚴峻的調結構考驗,新興市場中的另一主角印度也進入高速增長時代。因而,本次G20意義重大,除了探討既往峰會共識落實情況,又要針對全球經濟的新態勢,提供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全球期待,2016年能夠實現全球真正的全面復甦。

多邊合作有助全球經濟復甦

值得關注的是,在WTO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困頓之時,區域性的自貿談判有了新突破。亞太區域美國主導的12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談判結束,進入各國立法機構批准期。TPP固然引發許多爭議,但這一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對其他多邊或雙邊的自貿協定起到了促進作用。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在穩步推進,涵蓋16國的RCEP若談成,將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最大、發展最具活力的自貿區。去年北京APEC峰會通過的《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這個更龐大的自貿區包括了中美兩國。TPP也好,RECP也罷,都將「淹沒」於亞太自貿區其中。

大西洋兩岸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談判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也正穩步推進。這些由主要經濟體推動的自貿和投資協定談判,正深刻改變着原有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為後危機時代的全球地緣經濟提供新動力。

還有就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正在取得全球性認可。一方面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已經成為和世界銀行(WBG)比肩的全球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是中國的資本和產能項目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已得到英國認可)。

世界經濟的主引擎依然是中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四大經濟體要麼改革轉型,要麼復甦強勁。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以貨幣政策寬鬆為主導的單一經濟治理,正在轉向多邊貿易合作,這有助於全球經濟從「新平庸」實現全面復甦。

相關新聞
區選政治化非香港之福 市民心明眼亮選對議員 (2015-11-17)
鐵剪無情鬥群丑 陳健波是真漢子 (2015-11-17)
增加土地供應是「必要之惡」 (2015-11-17)
法國恐怖襲擊的啟示 (2015-11-17)
G20峰會需要中國方案 (2015-11-17)
來論:反對派以「佔中」催票逆民意 建制派堅持為民初衷受歡迎 (2015-11-16)
廿四味:譚香文導演「竊聽風雲」令人齒冷 (2015-11-16)
選出真誠服務區議員 加快創新造福市民 (2015-11-16)
香港基本法對行政長官財產申報的監督機制 (2015-11-16)
善用手中票 選好區議員 (2015-11-16)
區選群魔亂舞 逃不過選民火眼金睛 (2015-11-16)
專注發展 經濟共享 (2015-11-16)
反對派激進對抗 難挽區選劣勢 (2015-11-14)
「習馬會」創兩岸關係新高峰 展政治智慧具啟示作用 (2015-11-14)
習主席強調保護投資者權益傳遞了什麼信號? (2015-11-14) (圖)
日本須正視歷史 保東亞互惠共贏 (2015-11-14)
免補價出租資助房屋的探索 (2015-11-14)
廿四味:「長毛」又搞破壞 是時候「收工」 (2015-11-13)
承擔歷史責任開創未來 「習馬會」搶佔兩岸關係制高點 (2015-11-13)
解讀「十三五」: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香港機遇 (2015-11-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