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不論任何一個陣營的區議會候選人,都很可能用同一個字來形容這次區選會選舉:「靜」。不論街上的宣傳、市民的反應、傳媒的報道,似乎都無法「炒熱」今次選舉。歸根究底,自從去年違法「佔中」之後,社會普遍厭倦了政治爭拗。反對派失去了炒作政治議題的空間,並且妄想與違法「佔中」劃清界線。他們轉換目標,嘗試炒作兩個民生議題:「鉛水」事件及反對小學全港系統性評估(TSA)。不過,兩個議題都虎頭蛇尾。例如「鉛水」事件,建制派候選人比反對派候選人更落力跟進,反而令市民認識到建制派跟進地區問題的魄力。原因無他,反對派日常不注重地區工作,即使一個議題開了頭,也未必有能力和毅力跟到尾;又例如TSA已實行多年,早炒作,遲炒作,反對派議員偏偏等到臨近選舉才大舉炒作。事實上,於2014年,已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動議提倡「還學生快樂童年」。嚴格來說,即使要炒作,也未輪到反對派去炒作吧!
反對派將為「佔中」付上沉重代價
由此可見,只要沒有了政治議題,反對派便失去方向,無所事事。今次選舉可謂「回歸基本步」,主要還是候選人比拚地區服務和民生議題。誰的地區服務到位、誰接觸的選民人數較多,他的當選機會自然較大。以往,反對派頭頂所謂「民主光環」、腳踏所謂「道德高地」來爭取選票,根本不需要辛苦經營。不過,自從違法「佔中」後,街頭暴力摧毀了他們的「道德高地」,否決政改砸碎了自己的「民主光環」。普羅大眾清楚認識到,如果把香港的前途交給反對派,將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如今他們擺出一副「為社區」的形象,很明顯是為了選舉而為之,並非真的如此。
其實,違法「佔中」後,反對派的立場變得十分尷尬。他們愈想把自己與違法「佔中」切割,便愈顯得他們其身不正。他們這種做法注定是失敗的。我落區為不同的建制派候選人站台助選,經常聽見市民以「搞搞震」來形容反對派的候選人。看來,反對派「有破壞,無建設」的形象已深入民心,並非他們一廂情願地想與違法「佔中」割捨便能完全割捨。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預料反對派將為去年的騷亂付上沉重的代價。
今次選舉之所以「靜」,並非沒有議題,而是絕大部分議題都屬於地區性質的,所以難以吸引傳媒的目光。不過,對選民而言,他們不期望區議員成為全港的「明星」,反而只是期望他們為他們的屋h、屋苑做實事。所以,每區的議題都不同,但性質大同小異,都離不開社區設施、環境衛生、公共交通等「老生常談」的範圍。一件事情要成為一個議題,不外乎具備兩方面的特質:若非關乎切身利益的,便要是備受關注的。由於受廣泛關注的政治議題沒有什麼發揮空間,今次選舉便集中於關乎選民切身利益的議題。可能是改善某一條街道的清潔,或是爭取開辦某一條巴士線、小巴線,或是爭取建設一個公園或圖書館。總之,這些都不是一些可以在政治學的書本上找到的東西,卻是最能夠令當區居民受惠的東西。
建制派實幹值得支持
舉例說,假如某個街角長期堆積一堆垃圾,當區居民最期待的就是有人清理那堆垃圾。居民沒有興趣探討該堆垃圾是否有擁有人、該地段業權誰屬、應該由哪個部門去負責清理、清理會牽涉及什麼技術問題和法律問題等等。
選民來說,誰有本事最快令垃圾消失,我便投票給誰。一個好的區議員未必需要解決以上一大堆問題,只要他有辦法於短時間內把垃圾清理,他便是一位好的區議員或候選人。選民並不關心他用什麼方法去清理,他們只介意他能否做到。
當然,「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選民見到一個問題解決的時候,其實那位區議員或候選人已經運用他的方法,解決了那個問題背後的一大堆問題。所以,一些不了解區議員工作的人士,以為區議員的工作只是隨便「爭取一下」,其實區議員背後的付出不足為外人道,而區議員的待遇也談不上優厚。事實證明,建制派的區議員和候選人不做「政治秀」。就我親自接觸的建制派候選人所見,他們都以服務街坊為樂,他們一顆真誠的心是不容置疑的。我謹呼籲各位讀者記得支持真誠為香港的候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