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除暴雨外,氣候變化也被指導致世界多個地方出現熱浪及乾旱等極端天氣狀況;以香港為例,今年6月至8月便錄得最高平均溫度攝氏29.4度,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可見氣候的警號已迫在眉睫,因此各地民眾都對巴黎氣候峰會能達成減排協議寄予厚望。
根據IPCC評估報告,在過去50年間,全球各地的極端氣溫情況都已發生變化,多個地方的熱晝、熱夜和熱浪的出現頻率越來越密,而冷晝、冷夜和霜凍的出現頻率則越來越少。世界氣象組織及香港天文台近日的最新評估更分別指,受強烈厄爾尼諾現象和人為因素影響,不論是香港以至全球,2015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氣候變化加劇高溫風險,近年接連為人類社會帶來災害,例如2003年歐洲熱浪,有研究指是1,500年以來歐洲最熱的夏天,持續罕見的高溫,導致逾2萬人死亡;澳洲亦於2013年受熱浪侵襲,墨爾本錄得39.9度高溫,郊區更達44度,在南部多個地區要全面禁火,包括禁止市民野外燒烤,避免酷熱天氣引發山火。美國加州在2014年亦出現極端乾旱,當地水務部歷史上首次採取「零供水」措施,影響近2,500萬人,對當地農業造成打擊。
8月36.3度新高 世紀末港升3至6度
至於香港雖然未有上述極端天氣狀況,但天文台科學主任唐恒偉表示,過去120多年本港寒冷天氣次數日漸減少,但酷熱天氣和大雨則越來越多,情況同樣值得重視。例如今年8月8日就已錄得攝氏36.3度高溫,是1990年以來最高紀錄,他直言:「這些高溫紀錄可謂每年屢創新高,相信未來只會更熱。」
天文台過去曾利用IPCC評估報告的氣候模式數據及統計方法,推算21世紀香港年平均溫度的變化。結果發現,在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本世紀中(2051年至2060年)和本世紀末(2091年至2100年)的年平均氣溫會較1986年至2005年(23.3度)分別高約1.5度至3度,以及3度至6度。唐恒偉強調,要紓緩極端天氣,定下減排目標刻不容緩,「大家都希望氣候峰會能達成協議,落實執行,將升溫控制在兩度之內。」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