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邱誠武(左)與劉家強(右)在港珠澳大橋相關香港工程簡報會上解釋延期原因。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文森 ) 路政署於本周三晚上透過新聞稿交代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需延遲一年至2017年底竣工,處理手法引起輿論不滿。連日為事件解畫的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昨日聯同路政署署長劉家強舉行記者會再次回應事件,重申因物料供應及人工島沉降慢等原因,旅檢大樓及主要道路設施工程將延至2017年底完成,但何時通車有待三地政府共同決定,強調不存在隱瞞情況。
他又表示,當局現時接獲90宗承建商索償個案,其中20宗屬金錢索償,共涉及12億元,有信心未來毋須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何時通車由三地決定
政府原定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於2016年底完成,但路政署於周三有傳媒報道工程延誤後,才於晚上透過新聞稿證實事件,而邱誠武於周日的立法會會議上亦未有提及,被外界質疑他有意隱瞞。邱誠武昨日解釋,周三立法會上只是回應議員提問指出,人工島移位不會造成延誤,但並非代表整個大橋工程沒有延誤。
邱誠武重申,香港口岸的旅檢大樓,包括大樓內的電腦設施及系統測試以及其他主要道路設施均在2017年年底完成,屆時大橋會具備通車條件,但何時通車則要由三地政府配合及決定,三地政府下月會再討論。
對於資深傳媒人Howard Winn日前在個人網誌稱指大橋工程於2021年才正式完工,邱誠武稱不知道消息來源,故不作評論。
粵環保減採石供應少
至於工程延誤的原因,劉家強昨日解釋,因廣東省以環保理由調控石場開採量,令石料的供應緊張;而受到環保條例的噪音限制,施工方法及機械數目同受限制,影響晚間施工的可行性及追趕工程的能力;加上人工島填海沉降表現較慢,令施工上出現困難。
他續說,當局將利用混凝土預製組件取代石料,同時亦已掌握沉降問題令「不明朗的因素會更清晰」,相信能解決有關問題。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下周二將討論港珠澳大橋的54.6億元追加撥款,整個工程的造價將增至358.9億元。劉家強表示,現時香港口岸工程共涉及10份工程合約,其中8份已展開,另外兩份即將批出,追加的54.6億元撥款已預料額外開支,相信未來毋須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他又指出,現時共接獲90宗承建商申請索償個案,其中20宗屬金錢索償,共涉及12億元。他表示,承建商合約上已安排了延誤的賠償費用,部分承建商承諾每延工一日索償費用或低於100元,令索償費用被限制,也有助控制成本。他又說,應急基金已經由16億元增至逾20億元,基金足夠應付索償費用。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昨日表示,一直有心理準備大橋會延遲通車,而當局至今仍未能確定何時通車。他認為,邱誠武必須於下周工務小組會議上向市民清楚交代工程超支詳情,以及如何運用餘下資金。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亦質疑2017年完工未必等於大橋可使用。前土力工程處處長陳健碩說,基建工程完成後仍要鋪設路面設施、處理機電及安裝路牌等問題,估計至少要延至2018年才能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