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黎陳芷娟指,局方會汲取經驗善用公帑。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日就處理空置校舍問題繼續進行公開聆訊。多名議員關注審計報告指出,26間空置校舍停用前仍然進行校舍改善工程,涉款近5億元,質疑當局浪費公帑。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回應時承認,現時部分校舍未被善用,做法不理想,但她亦指,部分學校面臨停辦前,工程項目已經批出,貿然停止或要賠償。另有份出席聆訊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亦表明,會在6個月內全面檢視空置校舍情況,並全面更新校舍資料庫,優化相關措施。
對於審計報告指,全港26間空置校舍停用前5年仍然進行校舍改善工程,以每項涉款約1,900萬港元計,共涉款近5億元。
教局常秘:工程突停或要賠償
昨日帳委會聆訊上,多名議員質疑教育局為何於學校有殺校危機下仍然批准進行工程。黎陳芷娟回應指,局方原意是希望校舍完成改善工程後可使用至少5年,但因難以估計學校未來會否收生不足,部分工程在學校面臨停辦前已批出,貿然停止或要賠償,加上部分學校設施不完善,因此為學生福祉着想,繼續工程。
不過,她亦承認,部分校舍進行改善工程後卻未被善用,情況不理想,局方會汲取經驗,以善用公帑。
根據審計報告指,全港近千所中小學中,空置校舍有234間。黎陳芷娟指,上述數據依據2005年仍未更新的資料所得,部分校舍曾作其他用途,因此不存在全港有四分一校舍空置的說法。
聆訊中,有議員關注為何部分學校停辦後,校舍長期丟空土地未被收回。地政總署署長甯漢豪指,當有校舍停用,署方接獲教育局通知後,過程中需要研究多個細節,例如相關校舍在官地或私人土地上興建、校舍是否由私人出資、政府有否收回條款等問題,情況複雜,處理需時。
官地村校取消牌照遇難題
另因應現時共有9間交回地政總署的校舍至今仍然空置,甯漢豪解釋,相關學校主要為村校,以牌照方式讓村民使用,雖然坐落官地,但往往涉及村民自行籌錢興建,在取消牌照處理過程中,會遇上不少反對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