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於今年首個交易日大幅下跌,觸及熔斷機制,全天交易提前結束,這是內地熔斷機制建立以來首次觸發。對股民而言,陣痛卻來得如此之快,中國的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暫不夠健全,熔斷機制也有其局限,這些需要通過長期的制度建設和投資者教育來完成。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開年大跌,總是有原因的,由於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錄得近1%的跌幅,所以開年股市的下跌並不令人意外,但滬深300指數大跌7%並連續觸及兩級熔斷機制而休市,這樣的故事估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人幣貶壓加大
去年12月官方PMI錄得49.7,低於預期,連續5個月處於盛衰分界線之下,這當然是一個股市基本的利淡因素。不過從中國股市的過往歷史來看,這絕對不是股市下跌的關鍵因素,更不可能是大跌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國證監會對持股5%以上的股東和高層實施的減持禁令,到今年1月8日就要到期了,規模達萬億元以上。隨着時間的推進,這確實會對股市形成不小壓力。流動性預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為了不讓人民幣匯率的貶值走勢出現過分的局面,央行並沒有如市場預期般在年末降準。上年底資本外流加劇造成的基礎貨幣缺口亦未能完全補充,這給市場形成了貨幣環境可能會收緊的預期,形成實際的流動性緊張。
資金面突收緊
去年11月外匯儲備下降872億美元,基礎貨幣減少3,158億元。12月從形勢上與11月差不多,這相當於基礎貨幣減少了6,000億元。年末的降準沒有出現,新年首個工作日又有2,500億元的MLF操作到期,目前尚不清楚這批MLF是否有續作或足額續作,不過從市場上金融機構資金交易員到處借錢的狀況來看,資金面應該出現了驟然收緊的狀況。
流動性是現代金融的命脈,在實體經濟、二級市場股票供給和流動性預期均存在利淡下,市場流動性的突然收緊或者放大了這些利淡因素,從而形成了股市的恐慌,最終觸發了中國股市歷史上首次熔斷休市。■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