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深圳大滑坡反思二之二:地下城驟增 渣土非廢應善用


放大圖片

■不斷粗放式的開發地下空間導致大量渣土新增。圖為深圳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12.20」滑坡事故現場。 資料圖片

專家:回歸生態建設 創新商業管理 資源循環增值

深圳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12.20」滑坡事故發生一周後,深圳高調啟動6條地鐵線路項目,總投資610億元(人民幣,下同),全長66公里。雖然解決了交通擁堵,市民心頭卻浮現另一層憂慮,新增的渣土如何堆填?不斷粗放式的開發地下空間,城市的安全又如何保障?不少學者和專家也在反思,超大城市建設速度難以降下來,如何精細設計,做到資源多重利用,讓城市回歸生態發展。■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熊君慧、李望賢 廣東報道

「深圳的土,都是質量很好的土啊!一年3,600多萬立方,卻只在一個平台上簡單交換,只有運輸的價值。」深圳建築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南凌歎息。這些土可以有很多用途,但是卻簡單地堆放在受納場,積聚如山最終釀成慘劇。在他看來,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應該體現在對這些資源的多層次利用上。

收集廢棄土 培育熟土供農

他指出,渣土可以做磚,可以輸送給其他城市,如廣西的岩溶地區,或者貴州等地,與深圳處於同一個氣候帶,土地貧瘠,甚至可以供應給臨近的珠海填海。此外,大量的城市農業缺乏熟土,深圳的土富含有機物,可以培育成熟土供應。也可以做綠色建築與立體綠化,香港的經驗也值得借鑒,收集淺表土,回填作生態恢復。

南凌指出,當前地下空間已經成為大城市解決土地資源緊缺和交通擁堵的一大利器,城市管理者往往忽略地下資源如何利用,地下生態如何保護。

毀地下水系 建設破壞生態

一份《深圳地下空間資源規劃》顯示,深圳地下空間發展目標到2020年,將實現規劃新建項目地下化的比例為10%至15%;到2050年,實現規劃新建項目地下化的比例為20%以上。

但一組自然界的數據變化也引起了南凌的重視。原來深圳河兩岸分佈了大量地下水,甚至佔據了深圳靜態水的60%,他們與地表徑流相互補給。但是城市發展了以後,各種地下建設影響了地下水系,大量的水排走,目前深圳地下水佔靜態水比例不到30%,而地表徑流則急劇增加, 「過去地下水系和徑流連通,能吸收洪峰,但現在這個被削弱了,所以動不動就出現百年一遇的洪峰。」

深圳的水污染狀況也令人觸目驚心。2014年底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發佈的系列數據顯示,廣東污染最嚴重的三條河全部位於深圳,分別是茅洲河、觀瀾河和深圳河。2015年底,深圳宣佈計劃投入816億元治水,力爭用8年時間,全面改善深圳水生態環境質量。這是城市發展付出的巨大代價。

鑒外國先例 垃圾回收利用

南凌認為,城市需要精細管理和經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簡單地消耗資源換取GDP,應該重視後期的運營,讓資源循環增值。在這其中,不能光靠政府投入,而是要創建一種高級的商業模式,將資源變成資產、資本,循環產生更多價值。

另一方面,資源回收利用的新商業模式在全球已有先例,值得借鑒。以垃圾處理為例,目前日本的垃圾回收率達到90%,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烏斯特市自1993年實行「扔多少,花多少」垃圾治理方案,要求市民為扔垃圾付費,城市垃圾廢物量已經下降了53%。危地馬拉一家名叫帕拉維達的組織,將垃圾填充在塑料瓶製成「生態磚」,具有出色的隔音隔熱效果及環保抗震能力。

相關新聞
深圳大滑坡反思二之二:地下城驟增 渣土非廢應善用 (2016-01-21) (圖)
鑒港治斜坡經驗 專項化科學化 (2016-01-21) (圖)
垃圾分類不全 回收生意勁蝕 (2016-01-21) (圖)
記者手記:不斷糾錯提升管理水平 (2016-01-21) (圖)
深圳大滑坡反思二之一:活火山隱伏 城市管理需細化 (2016-01-20) (圖)
本報直擊:深700萬人棲違建 消防隱患堪憂 (2016-01-20)
堆填區超負荷 威脅深港河流 (2016-01-20) (圖)
記者手記:城市越大管理應越精細 (2016-01-20)
「瀋陽製造」突圍 高端產業升級 (2016-01-01) (圖)
專家倡技術創新規模化並行發展 (2016-01-01) (圖)
瀋陽版「中國製造2025」瞄準智能製造 (2016-01-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