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鑒港治斜坡經驗 專項化科學化


放大圖片

■岳中琦指香港治理斜坡經驗值得借鑒。 記者李望賢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熊君慧、李望賢 深圳報道)香港地少人多,且主要在山坡地上發展,單位平方公里山坡面上生活和工作的香港人能夠達到10萬人,或許是世界第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岳中琦表示,香港山坡地山泥傾瀉災害風險管治專項化、科學化,對內地具有借鑒意義。

6萬斜坡登記在冊

上世紀70年代,香港曾多次出現山泥傾瀉災難,造成多人傷亡,促使港英政府在1977年成立土力控治處(後改為土力工程處),專門負責管制斜坡的設計、建造和維修。

該部門建立後,香港許多人工斜坡都納入了政府的規管。迄今,土力工程處已擴展為有200多名岩土工程師和500名輔助的技術人員和其他人員,其中岩土工程師是技術和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者。岳中琦指出,目前在內地管理人造斜坡的人員主要為地質工作人員,他們對全國、大區域地質情況固然了解,但在一個特定城市地區,山地面積有限,地質情況相對一致和變化有限,因此,工程人員更關注山坡地質土體的力學性質,能夠更專業地了解土體的變化。

據悉,到2013年香港每年山泥傾瀉風險管治總投入佔GDP 0.1%,投入資金可觀。目前香港約60,000個人造斜坡均建檔在冊,有自己的編號,維護義務人之維護權責均有明文規定,山坡地災害大大降低。港府目前還在加強流動勘測和斜坡信息系統的建設,以及利用「量化風險評估」技術來計算和管理山泥傾瀉的風險等等。現在,香港山坡地山泥傾瀉災害的風險已大大降低。

高壓氣體致深塌泥

岳中琦認為,香港對斜坡的治理也在隨着認知的提高不斷更新規範標準。上世紀70年代開展系列整治之後,1994年和1995年香港仍再度發生在人造斜坡的山泥傾瀉致人死亡事故。此後當局不僅加大投入,並提升了斜坡治理的水平。作為長期研究山泥傾瀉災害的專家,岳中琦在深圳光明滑坡事故以後兩次赴現場考察,他認為,深圳滑坡之所以有那麼大的破壞力,泥土中的高壓氣體才是罪魁禍首。這個問題,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深圳和其他城市都應該提升相關的認知,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相關新聞
深圳大滑坡反思二之二:地下城驟增 渣土非廢應善用 (2016-01-21) (圖)
鑒港治斜坡經驗 專項化科學化 (2016-01-21) (圖)
垃圾分類不全 回收生意勁蝕 (2016-01-21) (圖)
記者手記:不斷糾錯提升管理水平 (2016-01-21) (圖)
深圳大滑坡反思二之一:活火山隱伏 城市管理需細化 (2016-01-20) (圖)
本報直擊:深700萬人棲違建 消防隱患堪憂 (2016-01-20)
堆填區超負荷 威脅深港河流 (2016-01-20) (圖)
記者手記:城市越大管理應越精細 (2016-01-20)
「瀋陽製造」突圍 高端產業升級 (2016-01-01) (圖)
專家倡技術創新規模化並行發展 (2016-01-01) (圖)
瀋陽版「中國製造2025」瞄準智能製造 (2016-01-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