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改良自08年金融海嘯時,令不少富豪也聞之色變的累計期權(Accumulator)。交易方式為由銀行與客戶對「未來匯率走勢」進行押注,主要是客戶和銀行買一個選擇權、賣一個選擇權。
當客戶進行匯率單邊走勢的押注,押對方向,獲利為「本金×匯差」;押錯方向,虧損除了價差乘上本金外,還須乘上槓桿倍數,也就是「本金×匯差×槓桿倍數」。TRF設計為客戶的累積獲利達一定條件,銀行不玩下去時,可以選擇離場;但是當客戶賠錢時,必須等到合約到期才能結束。TRF合約期通常分為12個月或24個月,每月進行一次結算交割,交易門檻多在100萬美元。
亞洲TRF規模2000億
亞洲的TRF相關商品規模,約在1,0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包含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若以台灣來看,整體規模約在300億至500億元人民幣之間。據悉,很多合約的買入水平,大約在人民幣報6.05時,開立時間約2014年初。以近期人民幣貶值的走勢來看,若這些客戶不夠資金補倉,就可能被「斬倉」。
國際機構預警,人民幣的貶值初期雖由人行主導,但後續已引發大量衍生金融商品的「斬倉」,料這也是人民幣對美元前一陣子勁貶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