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美國國務卿克里展開訪華之行。之前,他訪問了東南亞兩個小國老撾和柬埔寨。克里訪問老、柬的目的被英國廣播公司認為是聯繫東盟共同對抗中國。這道出了中美兩國在東亞區域的核心議題之一:南海。
過去一年,是中國、美國和東南亞鄰國圍繞南海島嶼主權爭議博弈最激烈的一年。然而,南海地區的風高浪急,並未使中美兩國兵戎相見。即使中國在爭議島嶼上建了燈塔,美艦到中國島礁12海里範圍內巡弋。這意味荂A中美兩國都有最基本判斷,可以針鋒相對但須把控住風險。
中美南海博弈亦管控風險
南海是一道很難解開的地緣政治方程式,作為第三方的美國涉入越多,解開南海博弈的死結就越難。好在地緣政治博弈不是數學方程式,只要當事諸方發生某些變化,南海區域的島爭也許會迎刃而解。
相比南海博弈,克里訪華的使命還有台灣和朝核兩大命題。台灣大選,民進黨大勝,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面臨茷e所未有的挑戰。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發展,關鍵在於國民黨執政者承認「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贏了大選的蔡英文,逐漸將其模糊的兩岸立場回歸理性,她剛剛承認「九二會談」,對大陸言這是進步,但遠未達到大陸的預期。如果兩岸關係少了「九二共識」的紐帶,兩岸關係會否重回陳水扁時代?
和南海問題一樣,兩岸關係不僅僅是大陸和台灣的問題,還牽涉到美國的利益。美國不希望兩岸發生大衝突,但美國更不願意失去作為「兩岸裁判者」的角色。這就是美國既堅持「一個中國」又不放棄《與台灣關係法》的主因。此外,美國還不時通過售台武器,以平衡兩岸的軍事實力。就在去年年底,美國還向馬英九政府售出了超過18億美元的武器。
克里和中國談台灣問題,在大陸只能是重申支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但是,對於蔡英文治下的台灣,美國也希望其成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對華佈局點。然而,兩岸關係已然全面三通,開啟的大門難以再關上,兩岸密切的經濟、人文交流,讓兩岸民眾利益更緊、視野更寬,無論美國還是台海兩岸官方,都必須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和民意大勢。兩岸衝突,同樣可控。
美借朝核危機延伸再平衡戰略
克里要和中國談的還有朝核危機。中美兩國對此問題有共識,就是朝鮮半島無核化,當然也包括對朝鮮的制裁。但是在對朝制裁的程度上,中美顯然有所不同。朝鮮近期核試後,美國主導的對朝制裁決議協商進入第三周,但是相關各方並未達成一致意見。美日韓認為,對朝制裁應該是國際社會切斷同朝鮮的一切聯繫,讓其成為真正的「孤島」。譬如,不向朝鮮提供石油,不進口朝鮮的礦石等等。顯然,這是針對中國,中國表示禁止向朝鮮出口石油,會影響「朝鮮民眾的生活」。因而,如何讓中國同意美日韓版本的對朝「強有力的制裁」,考驗克里的外交功夫。
現實是,朝核危機催生了微妙變化。譬如韓國以朝核危機為契機,將部署薩德導彈提上日程,還有韓國提出的「五方會談」等等。相比朝鮮核試引發的「熱鬧」,美日韓三方的戰略聯動在中國看來才是真正的威脅,美國將亞太再平衡戰略從東南亞延伸至東北亞,形成了對中國壓力更緊的包圍圈。
克里訪華,無論南海、兩岸還是朝核,老問題依然沒有新辦法。這些難題,克里解決不了,奧巴馬也無能為力,也是後任的美國政府必須面對的挑戰。
但是,中美還是有相當的共識和利益,譬如氣候和能源合作,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建設性作用等等。更要者,在奧巴馬任期之末,中美高層還有很多次見面機會,如3月的核安全峰會,9月的杭州G20峰會和11月的秘魯APEC峰會等。中美鬥而不破,恐怕還是不變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