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小狸是學新聞出身,所以對一些寫得好的新聞報道常常品味再三。眼前,即有一篇關於「餛飩和中國經濟」的。
這篇報道見自一月三十一日的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是該報記者詹姆斯.阿雷迪.和羅斯.余共撰。小狸首先在這裡要向這兩位記者表示敬意,他們的文章通篇沒有枯燥的數字,看似東拉西扯地聊閒天,卻在不知不覺間用大量細節勾勒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
中國經濟現在到底怎麼樣?
在這篇文章中,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隱藏在富士康工廠門口的餛飩攤裡:「不管是因為天冷有雨,工廠效益不好,還是打工者準備回家過年,總之林欣歌的餛飩生意不如往年。」具體說呢?「小林說自己經營『千里香』的三年時間裡,店裡的八張桌子曾一度坐得滿滿當當,但最近不行了。」
餛飩攤生意變差,此時此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工廠放春節假了」,而「一月二十九日」就放春節假是不是早了點?「往年春節這些工廠只會休息三天,但今年許 多工廠選擇休滿七天。」這個時候,讀者發現,「中國經濟正在放緩」這個答案,又隱藏在了「工廠提前放足春節假」上。
像這樣暗藏「中國經濟放緩」答案的細節遍佈着整篇文章:餛飩攤門可羅雀、大部分飯館跟着工廠提前放假、工廠鼓勵員工「早點回家過年」、年後返城家屬減少、廠區內車輛變少......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記者最難得的,是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與臆測。雖然全世界都在說中國經濟放緩,他們看到的無數細節也似乎在證明着這點,但記者們仍然客觀地記錄了自己親耳聽到的「另一種聲音」:「在一些廠子外面,許多老員工表示與往年相比『差不多』,並不覺得今年假期有很大不同。」「一名在工地開車的司機說自己今年掙了不少錢。他們都說今年的獎金跟往年一樣多。」「一位保安介紹說周圍大部分企業還在正常運轉,只有一家菲律賓電子設備公司關門放假了。」......
想來也是,二零一六年才過了一個月,誰知道具體發展呢?這也讓小狸在最後不得不提及這篇文章的名字對比:原文的名字為《另一種「廠門口指標」-餛飩的銷量》,客觀中性無判斷;而到了中國的報紙上,一轉載題目就變成了《美媒報道:餛飩攤生意折射中國經濟放緩》。
也許這就是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