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
「十三五」規劃強調發揮香港優勢,給香港帶來前所未見的發展機遇,香港社會各界應該積極進取,排除「去中國化」歪風干擾,發揮優勢,把握機遇,順勢而上,在國家落實「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中積極找尋介入之機,通過發展解決香港發展難題,包括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並且繼續在國家的發展中保持難以取代的獨特地位。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要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包括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同時又加大內地對港澳開放力度,推動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升級,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加快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加深內地同港澳在社會、民生、文化、教育、環保等領域交流合作,支援內地與港澳開展創新及科技合作,支持港澳中小微企業和青年人在內地發展創業。
升級和加強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十三五」規劃期間,國家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實施「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和國家大數據等戰略,均顯示國家正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準,帶動資本、技術、裝備、服務、品牌走出去,必然要求香港繼續擔當應有角色,發揮投資者、中介者和支援者三個功能,從而提升香港自身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帶動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在過去30多年內地改革開放中,香港曾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國家內外聯繫在一起。尤其是把內地介紹給國際,又把國際介紹給內地,因此香港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香港的這一優勢亟待加強,香港必須主動抓住機遇,進一步充實、升級和加強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
發揮香港優勢才能抓住「十三五」機遇
在「十三五」規劃的「一帶一路」、亞投行、自由貿易區等重大戰略中,香港的優勢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已經充分融合進全球經濟,有非常國際化的營商網絡和環境,特別是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往歷史悠久,了解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商業及投資規則,擁有大量的國際化的專業管理人才。發揮這些優勢,才能抓住「十三五」機遇,解決香港發展難題。
區域合作方面,李克強總理在草案中指出,支持共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建設,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不可忽視的是,香港具備「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在區域合作中,可以主動配合國家發展戰略,並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協助泛珠區域發展現代服務業、貫徹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及推進城鎮化發展。
香港的發展難題在於「去中國化」歪風
香港目前的發展難題,在於激進分離勢力與香港反對派沆瀣一氣,策動「去中國化」搞「港獨」,誣衊、攻擊和反對中央「挺港」政策與兩地交往合作,凡是有關中央「挺港」與兩地合作的政策、措施和發展項目,都被他們以「去中國化」的「緊箍咒」進行破壞,這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對解決香港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都形成了嚴重的束縛和阻遏。
香港經濟競爭力不斷遭到「去中國化」歪風的侵蝕。香港GDP曾佔中國GDP約20%,但今天已跌至不足3%;10年後若香港的經濟裹足不前,屆時香港佔中國GDP或許只剩0.3%。在多個國際機構評比中,香港競爭力排名均有下降。在與內地城市的對比上,香港的發展勢頭也令人堪憂。
排除干擾 借力國家發展解決香港難題
旺角暴亂顯示,激進反對派搞的已經不是單純的「民粹政治」,而是「暴民政治」加「港獨」的複合體,這可能使香港演變為暴戾之都、動亂之都、分離之都,這對香港社會經濟發展,都形成了嚴重損害和威脅。
香港在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中,能否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透過與內地的優勢互補,持續創造互惠共贏,全看自身能否趨利避害。香港必須對「去中國化」和「港獨」大聲說「不」,排除干擾,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借力國家發展大勢,解決香港發展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