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上周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發佈了一篇「少年滋味」的網誌,以辛棄疾《醜奴兒》詞為首,道出對現今年輕人想法不解。他寫道:「為什麼今年的青年抱茬o麼多的不滿?為什麼他們會上街抗議,甚至訴諸暴力?為什麼患上抑鬱症的年輕人日漸多?為什麼自殺率不斷上升?」
年輕人內心鬱悶、不滿、抑鬱非一日之寒,「活得不開心」差不多與童年掛u。童年壓力來自考試功課、來自家長期望、來自對前途掌握的無力感。 特別是父母往往把自己兒時無法達成的夢想和期望,強加諸子女身上,子女彷彿是父母重拾童年夢想的時空門,有父母希望兒子成為醫生,因為自己當年理科考得不理想;有母親強迫女兒學鋼琴,因為自己小時家境不好,沒有資源完成夢想。
種種不快樂,緣自於對成功、快樂的執荂C最可怕是父母把自己期望替孩子戴上了一個緊箍咒。孩子愈反抗,父母「我為你好」的咒語愈唸得起勁。讓我想起一行禪師《放下心中的牛》小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在森林修習,有農夫匆匆走過,問佛陀:「有沒有見過我的牛?」佛陀反問:「什麼牛?」「我擁有的六隻牛跑掉了,種植三英畝的芝麻給昆蟲吃掉了,我失去我的所有。」佛陀說:「我沒有見過你的牛,或許到另一邊去找吧!」農夫走後,佛陀對眾弟子微笑說:「你們是多麼幸福!沒有牛可以失去。」不少人認為擁有愈多身外物會愈幸福,以為這些東西對自己很重要,事實不然,甚至它們其實是快樂的障礙。故事中的「牛」套用在親子關係當中,就是父母對成就和幸福定義的執荂C懂得放下,捨得執荂A把「牛」釋放,讓孩子享受快樂童年,獲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