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子政(左四)及唐偉章(右四)與「卓越學生獎」得獎者合照。 理大供圖
首選讀Law夢成空 讀設計悟豁達成理大卓越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自認曾是「典型港生」的劉嘉淇,出身名校,慣於競爭、執着分數,高中揀校選科也是狹隘地從「錢途」出發。文憑試手握逾30分,明知入讀首選的港大法律機會渺茫,卻仍大膽一博;上天偏要她落入次選的理大設計學院。錯有錯着,美學教育令她明白世上並無完美,因而變得豁達;同學各有專長、個性,教曉她不要死讀書,也要嘗試新事物開闊眼界。脫胎換骨的小妮子,今年成為理大最卓越學生,更是設計學院第一人。
理大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四年級生劉嘉淇,早在中學時代已訂下明確的人生目標:先是努力讀書、爭取高分,繼而考好文憑試,讀到好的大學,最後畢業找踏實的工作。
中學壓力大 靠哭釋懷
當時全校有着濃厚的應試氛圍,「中六每堂中文課都是操練試卷,從老師手上接過考卷,聽見計時器響就埋頭操卷。每日溫習至凌晨一兩時,翌日六時起床準備上學,一進課室又看到同學努力溫習,不斷循環,每日如是。」壓力太大,嘉淇有時要靠哭泣紓緩情緒。
幸好文憑試考獲逾30分佳績,她才鬆一口氣。然而,在選科階段,她又陷入矛盾,「當時首選為港大法律,明知機會渺茫仍想一博,次選才是理大設計。嘉淇坦言,從小對設計感興趣,亦有報讀文憑試視覺藝術科,但當時考慮到在香港從事藝術前景不明朗,僅把設計當作興趣,連視覺藝術科亦放棄報考,「大學設計科目一般不重視文憑試成績,總感覺浪費了兩年努力,因此選科時亦曾猶豫。」
設計學科着重學生展示設計意念,工作量有時很繁重,「首學年為了趕好功課,每天只睡一小時,其餘時間都在學校工作,這樣足足一星期。」不過,能全情投入自己喜歡的事,再辛苦也無所謂。大學4年間,嘉淇成績逐年攀升,去年總成績最高達3.74分,同年在國際設計比賽Spark中,憑創新「口罩」奪得大獎(見另稿),成績斐然。
受同學影響 學攝影滑水
回望大學生涯,嘉淇慶幸自己讀了設計,心態從以往「完美主義」變得豁達,「其他科目有書可讀,考試前心中有數。然而,設計產品無所謂的『完美』,只要想到,就能做得更好。」她又笑言,設計專業學生個性較多元化,擁有各種專長及興趣,也激起她主動學習攝影及滑水的興趣。
她以過來人身份勉勵文憑試考生,應試必須盡力,但不要過分擔心徒添壓力,不妨在學習以外培養興趣,相信對前途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