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剛剛過去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美聯儲繼續維持基準利率0.25-0.5%不變。
美聯儲有鷹派和鴿派之分。尤其在去年12月美聯儲加息之前,鷹派和鴿派處於長期的拉鋸與爭吵中。耶倫作為美聯儲的掌門人,很好地在鴿派和鷹派之間充當了調停者角色,表現中規中矩。美聯儲不加息,並不代表美國經濟復甦的不穩健,而象徵着美國對全球市場不穩定預期的敏感。
這也可以認為美聯儲對全球市場缺乏信心。去年12月美聯儲下定決心加息,導致了全球市場動盪,新興市場股市、匯市亂成一團,資本外流。中國對美聯儲加息的反應最為敏感,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風險的漣漪很容易對美國市場造成負面傳導。前車之鑒,美聯儲不得不放緩加息頻度。
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反而使得日本和歐洲的貨幣政策更加寬鬆。這也給美聯儲帶來了倒逼壓力。美聯儲1月份的不加息,對全球市場有緩衝的空間,產油國達成減產的君子協議,中國也開始採用一系列穩定股市匯市的政策舉措,阻止了國際投機資本做空人民幣的預期。人民幣匯率和滬深兩市開始穩定下來。
美聯儲不加息,全球市場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美聯儲若再加息,很可能觸發新一波的全球經濟波動,反過來又衝擊美國。基於內外因素,美聯儲不加息利己利人。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降低,也減輕了中國利用政策手段維穩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因此,「兩岸」人民幣的利差在減少,抑制了國際投機資本做空人民幣的幾率。2月份,中國外匯佔款開始減少,外儲縮水的速度減緩下來。
目前中國的情況和日本、歐洲的大幅度寬鬆貨幣政策不同,2月份的中國的CPI重回「2時代」,上升至2.3%,PPI同比卻收縮5.3%。數據上看,通脹似已抬頭,但工業通縮依然。這壓縮了貨幣政策的寬鬆空間,央行如何「穩健」,如何破解可能出現「滯脹」的憂慮,值得關注。更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在政策面應提前籌劃,防止重現去年底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股市、匯市造成的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