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燊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中國僑商會副會長 中國僑聯常委 天津市政協常委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的講話,李克強總理「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擲地有聲的宣示,包括港人、港企在內的13億中國人相信,中央應對挑戰胸有成竹,調結構、提內需、振經濟,辦法總比困難多,給港商、僑商吃下「定心丸」, 華人華僑也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港商、僑商更應把握機遇,發揮優勢,乘風遠航,共同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而多出一分力。
面對中國經濟的嚴峻挑戰,李克強總理舉重若輕,充滿自信,他在今年人大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相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就不會硬着陸」。這是因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無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是市場調控措施,中央都有充足的手段和空間,只要堅持持續改革,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和創造力,不僅可以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更能保證經濟平穩增長。
持續改革激發更大經濟活力
例如,確保去產能「不丟老飯碗、拿上新飯碗」,不會因為去產能而出現失業潮,李克強總理承諾,中央將動用1,000多億元專項資金作保障,並可按照需要予以增加,英、美、俄當年去產能時,採取交由市場消化或者「休克式治療法」,其實是政府對失業撒手不管,中國的做法截然不同,有效防止大規模工人下崗而導致社會激烈震動;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過程,產業升級、新型城鎮化都帶來更多有效的投資需求,釋放巨大內需,「十三五」期間需要脫貧的人口達5,575萬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扶貧脫貧是硬任務,未來至少一半涉農資金可整合用於扶貧,每年將帶來數千億的扶貧剛性需求;按目前政府公佈的2.77億農民工,未來5年農民入城人口巨增,所帶來的置房等一系列需求高達每年數萬億元之巨,為滿足農民工暫住人口的日常需求,必須加大水電氣熱等基礎建設、公用設施的投資,也帶來實實在在的剛性需求。
就以天津市為例,未來5年,為配合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天津市的常住人口將增加300萬,人口增長幅度之大,在當今世界大城市中是相當罕見的,難怪天津有信心將未來5年GDP年增長定在8.5%,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推而廣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着陸!
我們這一代僑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和最大受惠者,最期望國家改革開放政策持久不變。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國家的非公有制經濟政策會不會改變?隨着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民營企業是否有新的發展空間?面對中央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民營企業家如何處理好與領導幹部的關係?這些既是民營企業家,也是在內地有大量投資的港商、僑商非常關心的問題。
習主席講話回應關切澄清迷霧
習近平主席在兩會期間參加政協民建、工商聯界聯組會,作出了全面回答:一是明確肯定中央政策不會變;二是指出了民企發展面臨重要機遇;三是提出構建政商「親」「清」新關係。習主席特別強調「三個沒有變」:一是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二是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三是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習主席的講話如「及時雨」,回應關切,澄清迷霧,向全社會釋放了清晰無誤的信號,更給港商、僑商吃下「定心丸」。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的落實,都給港商、僑商帶來巨大機遇,我們對未來信心十足,一如既往,利用自己熟悉國家和海外情況的優勢,協助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家鄉,振興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