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繼尹相傑、房祖名、張默、鄭偉、寧財神、胡東、高虎、李代沫、王學兵等之後,憑借《封神榜》裡蘇妲己一角迅速爆紅的51歲女藝人傅藝偉日前也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獲,成為又一名涉毒者。
我總以為,「黃賭毒」離正常人很遠,其實不然,它已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包括官員、商賈、明星,甚至中學生,甚至在網絡聊天室聚眾吸毒。
毒品之害誰人不知?擺着好端端的生活不過而去親近毒品,真乃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了!
踩了「紅線」,就得接受法律制裁。要讓全社會知道,毒瘤須動大手術,頑疾極待下猛藥,「紅線」不可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毒品之害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代。
最初毒品常以「不老藥」之名橫空出世。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等嗜好的寒食散(五石散)即是一種迷惑人心的慢性毒品。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最早流行的大宗毒品則是罌粟提取物,亦即鴉片。古籍中「底也伽」、「合甫融」就是罌粟衍生物。罌粟花絢麗華美,卻是絕對的魔鬼毒蛇,受害者從走卒販夫直到天皇老子!
古籍記載,武則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便是「底也伽」受害者。《舊唐書.拂菻傳》說:「乾封二年遣使獻底也伽」,彼時罌粟是從拂菻國-即古羅馬「進口」。李治原是有作為的君王,但體質較差經常頭暈目眩,他也認為鴉片有抗病功效,吸上舶來的「底也伽」,誰知從此成癮,成為受鴉片毒害的第一個皇帝。
在宋代,御醫將罌粟米和殼研成末,加蜂蜜製成藥丸,被視為治療痢疾和痔瘡特效藥,於是逐漸將罌粟當成保健品流行開來。蘇東坡《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中曰:「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這鶯粟湯即罌粟湯。老蘇還記下喝罌粟湯感受:「飲之一杯,失笑欣然;我來潁川,如遊廬山。」此乃吸毒後飄飄欲仙、充滿幻覺的典型症狀。
到了明代毒品開始氾濫,明人徐伯齡在《蟫精雋》之《合甫融》一章中稱:「海外諸國並西域產有一藥,名『合甫融』,中國又名鴉片。」隨之以鴉片為原料的「一粒金丹」、「鴉片散」、「大金丹」等藥丸大行其道。當時鴉片是昂貴的「奢侈品」,普通民眾消費不起,權貴、名流、富商才能食用。明神宗朱翊鈞也深陷「烏香」之害,烏香即罌粟。《明神宗實錄》說朱翊鈞常頒旨「朕自夏感受濕毒,足心疼痛,且不時眩暈,步履艱難」,此乃長期吸毒的結果,以致其48年皇帝生涯中竟有23年不視朝政。明代著名「官員作家」謝肇淛就直指鴉片「有大毒」、「往往吞之即斃」。1958年北京定陵被發掘出來,專家從朱翊鈞頭蓋骨中檢出鴉片殘留成分,也印證了他長期吸食毒品。
吸毒無異於自殺,害國害民,後患無窮,從來為人所不齒。當年林則徐全力禁煙道:「鴉片流毒於天下,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謂言之鑿鑿,大得民心。
令人悲嘆的是:一百多年過去,毒品之患在中國竟「濤聲依舊」!
國家禁毒委發佈的《2015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稱,涉毒明星和公務員佔全國吸毒人員0.4%,這比例看似不大,但縱觀全國有234.5萬名「癮君子」的龐大總數,0.4%就是9,380人,他們作為在各種場合頻頻「亮相」的公眾人物,其「影響力」則非同小可了!
涉毒藝人屢禁不止,緣由何在?
除了他們「缺失信仰、精神空虛」外,對明星太過「寬容」也是一大誘因。
為此2014年10月廣電總局就頒佈對劣跡藝人「禁播令」:規定廣播影視、文藝團體等不得邀請因吸毒被公安機關查處未滿三年或尚未戒除毒癮人員參與製作廣電節目、舉辦參與文藝演出,對他們作為主創參與製作的影視劇、廣電節目及代言的商業廣告,一律「封殺」。
藝人是靠「出鏡」賺錢的,理應接受公眾的檢視,「禁播」無疑能起到一定震懾作用。
也有人為「涉毒」藝人說情,有「涉毒是藝人抵禦競爭壓力、以尋求刺激來激發創作靈感的一種方式」云云。
這純粹是為違法行為狡辯。誰不知藝術源於生活,文藝創作靈感也源自生活,尋求刺激途徑多多,吸毒才能「激發靈感」嗎?當一個人缺乏理想抱負,其思想必然墜入深淵。熱衷爭名奪利,缺乏精神支柱,導致心靈空虛才是走上違法之路的根源!
戒毒是需要堅強定力和意志的。當年張學良曾有鴉片癮,後來只能靠嗎啡支撐,每20分鐘就得打一針,使其全身佈滿針眼。1933年在宋子文力勸下,張學良決心戒毒,但中毒太深談何容易?他硬是命人將自己綁在椅子上,交給副官一把槍,說誰再敢給他送毒品就當場槍斃。經過七天七夜死去活來苦苦掙扎,「少帥」終於戒毒成功,三年後發動著名的西安事變。
艾米麗.哈恩(Emily Hahn),中文名「項美麗」,是民國時期美國媒體《紐約客》駐華記者,也是一位同情中國人民的女作家,曾將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沈從文《邊城》譯成英文。同時她又是一名吸毒者。當時國民政府頒佈嚴格的《禁煙法》,甚至規定「吸毒被捉一律槍斃」。項美麗接受戒毒治療,經過與世隔絕痛不欲生的艱苦抗爭,終於戒掉毒癮,還在渝撰下名著《宋氏三姐妹》。
1991年,美國總統老布什曾想請才華橫溢、成就顯赫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出任政府職務,有人提出喬布斯曾有吸毒史,但大家很快對喬布斯成功戒毒的堅定意志所折服。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喬布斯沒有去「當官」,繼續其發明家和企業家生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也允許違法者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涉毒人員既是違法者,也是受害者。要讓他們在法律框架下接受懲罰,又在文化氛圍中給予關愛,使其盡快改邪歸正融入社會。
柯震東4年前因出演《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炮爆紅,2014年因涉毒形象盡毀。當時他正擔綱《捉妖記》第一主角,佔70%戲份,因臨時換人使該片遭重創,2.8億元製作成本又追加7,000萬元。柯震東獲釋後洗心革面,在內地和台灣均舉辦道歉會,因他是初犯,認罪態度好,積極自費戒毒,兩年內沒有再犯,目前已回歸演藝圈,接演了新片。
「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誓言仍響在耳畔。奉勸涉毒藝人千萬珍惜羽毛,倘一犯再犯屢教不改,勢必被法律和國人徹底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