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界:提升透明度 釐清自主範圍


放大圖片

■黃均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甘瑜)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等問題一直在學界被高舉,但如何向公眾問責,則似乎較少人正視。不同的學界人士都認同,院校須向公眾問責,嚴正處理一些由校園以內、甚至延伸到社會的違法、違規事件,並在財政、管理等方面提升透明度。有學界人士亦建議應釐清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的「適用範圍」,以免被人當作「護身符」胡作妄為。

港院校問責不足夠

全國人大代表、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陳勇︰

香港院校的問責是不足夠的。大學應是學生求知識、學會獨立思考的地方,也是守護法治這核心價值的地方,但近幾年也有家長向我們表示,很多學校當中發生一些違規、違法的情況,有人在院校裡散播歪理,但大學好像都就此作罷,不再追究,這樣的情況是害人、害己、害港,令人擔憂。

一些大學教師,不務正業去推動違法「佔領」行動,是枉為人師的行為,而八大院校是以公帑資助的,大學管理層更應依法、依例去處理這些狀況。不過,現實是不少院校都怕事,不敢嚴正處理,並無盡對社會的責任。

捐款應向公眾解釋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

院校問責這個問題可以分很多層次去看,例如在校董會履行責任方面,他們做得足夠與否、由誰監察,這些都可以去探討。

有些方面的問責明顯是不足的,例如香港大學發生一連串的事件,有學者參與政治活動,甚至在工作時間參與「抗爭」,那界線如何劃分?院校如何看待?似乎沒有人去觸及。一些高姿態去參與「政治抗爭」的師生,高層若不去處理當中的違規行為,也像在發放錯誤訊息。

同時,大學捐款的來源及用途、收受捐款的情況,也必須向公眾解釋;大學用錢方面,政府的知悉程度是否足夠?我們不主張政府去「微觀監管」,但一些較大的項目,政府應該要知曉。其他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一些學者的outside practice(校外工作)如何申報,大學的自資和非自資項目的管理,會否出現變相補貼等,這些都可以再透明一點。

莫當妄為「護身符」

教聯會會長、嶺南大學校董黃均瑜︰

八大院校由公帑資助,向公眾問責是理所當然,不過這當中有一些問題要去釐清,就是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當中,哪些事情是包括在內、哪些不包括在內,以免有人以學術自由、院校自主去做「護身符」。

至於如何向公眾問責,我們亦須了解怎樣才算是「公眾」,院校不可能將所有事情都公諸於世,校董會中的社會人士,亦可被視為公眾參與,向校董會交代,也可視為向公眾問責,但如果校董會三個月才開一次會,這樣的問責力度可能不足。

相關新聞
反港獨絕不養癰為患 (圖)
把握「十三五」 港莫失機遇 (圖)
張曉明講話摘要
各界促港府嚴厲懲「獨」
特稿:煽「港獨」定刑罪 有法可依 (圖)
話你知:「養癰為患」 : 縱小惡成大害
大學管治把脈:大學管治「四不」 隱惡避責 (圖)
教資會報告提「責」逾40次
教界:提升透明度 釐清自主範圍 (圖)
特稿:經常性資助十年飆升67% (圖)
微觀點:避免院校成「犯罪天堂」
起訴「佔領者」 定罪不過半 (圖)
「佔領」案件統計
「佔領者」與「反佔者」判刑比較
倡議設立判刑指引委員會
前刑檢專員籲律政司加快處理 (圖)
2月零售暴跌20.6% 十七年最慘 (圖)
各類別首兩個月按年變化 
港台首合作吸美國客遊港 (圖)
特寫:業界倡速落實大嶼山遊通高鐵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