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倡議推行社會效益評估。 團結香港基金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尹妮)香港雖然是個富裕城市,人均收入亦已躋身至全世界富庶國家及地區之列,但港人幸福感較其他地區低,故香港急需注入新思維,推動社會創新。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社會創新」研究報告,提出5個範疇建議,包括建議特區政府制定社會效益評估機制,在推行公共政策時,要整體考慮對社會民生的影響,並成立專項研究中心進行評估,以提升政策的社會效益。
更有效運用資源 各部門須認識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第三份研究報告,主題為社會創新,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謝家駒參與研究工作,行政會議成員、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委員陳智思領導基金會公共政策部撰寫報告。陳智思指出,社會創新是利用嶄新的思維,突破傳統的方法,去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他續說,若要令投放於社會創新的人力、物力、財力得到更好的整合,令資源的輸入可以產生理想效果,便需用到社會效益評估,「特區政府是社會效益評估中最主要的持份者,善用評估機制能推進社會創新事業及政策的發展。」
報告要求特區政府提升對社會效益評估的了解及支援能力,並成立專項研究中心,提供諮詢評估,令庫務署、審計署等掌管或監督政府財務的部門,以及社會福利署、民政事務總署等部門,充分認識及善用社會效益評估機制。
促社創商界合作 賜社企機會
報告亦建議商界及社創人士合作,鼓勵、推動有實力企業、商界人士,與資源相對有限的社企或者社創人士進行合作,並要求特區政府重新檢討採購政策,令社企能得到公平機會。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指出,基金會亦希望政府每年收集社會效益數據,衡量政策能否帶給市民幸福生活,不應只倚重本地生產總值等經濟數據的高低去量度自身成就,這樣亦有利於評核政策的社會價值。
另外,團結香港基金參考英國概念推出「蜂樹盟」(Bees and Trees Alliance)計劃,推動社創人士與商界精英合作,協助雙方有效配對資源,讓香港的社會創新事業能夠日益壯大。計劃共有三個階段,包括初步評選、與企業配對及演示會,即日起至4月29日接受初創企業申請,得獎者會按排名獲得3萬元至10萬元的獎金,用作發展社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