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的產假和侍產假制度,現時仍較鄰近地區落後。 資料圖片
看到網上討論區有準媽媽留言說:「做了媽媽才真正知道母親節的意義。」母親節又快到了,節日特別教人記得要感恩母親的偉大,的確現今在香港當媽媽一點也不容易,尤其眼見當下很多在職媽媽(working mothers)懷胎十月,承受十級陣痛之苦,雖然有十星期產假(maternity leave),但香港現行的《僱傭條例》(The Employment Ordinance)卻只列明產假得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four-fifths)薪酬。筆者認為有關法例對婦女生育的保障不足,相關內容又落後(backward)於鄰近地區,當局應盡快修例,讓全港女性可享有全薪產假(The full-pay maternity leave)。
拉丁文mater即母親
Maternity 解作「母親的身份、母親的地位」,屬名詞,mater是拉丁文,等於英文的mother,即母親,所以孕婦的產假英文是maternity leave。而拉丁文pater就相當於英文的father,即父親,所以paternity leave就是解作男士侍產假。至於leave,很多人都知道解作假期或休假,例如病假叫sick leave,婚假叫marriage leave,年假叫annual leave,那麼leave跟holiday的分別是什麼呢?Leave通常是指有原因的休假,而holiday則多是指一些節日或公眾假期(public holidays)。
至於上文提及到four-fifths,它一般可作名詞使用,但注意它不能直接跟名詞或名詞片語,需要以of作連接,例如根據勞工處文件講述有關產假時提到︰「The daily rate of maternity leave pay is a sum equivalent to four-fifths of the average daily wages earned by an employee in the 12-month period preceding the first day of the maternity leave.(產假薪酬的每日款額相等於僱員在產假首天前12個月內所賺取的每日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
談及全薪產假,其實工聯會早於1990年已致力爭取,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 ,簡稱ILO,屬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最新調查顯示,內地、印度、印尼、韓國及新加坡等鄰近香港的國家和地區已實行全薪產假,部分地區的孕婦更可享有多於十星期的產假,反映香港的法例已相當落後。而根據政府統計處(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簡稱C&SD)最新資料顯示本港女性每月就業中位數(Median monthly income)為1.3萬元;若全薪產假得以落實,以每名香港女性平均生育一至兩名子女計算,僱主只需就十星期產假多支付約6,500元至13,000元,我們認為多支付的產假薪酬是對員工的獎勵和支持。
建議產假延至14周
早前,工聯會就爭取全薪產假等訴求約見勞工處(Labour Department),要求當局盡快將有關全薪產假的議題列入勞工顧問委員會(The Labour Advisory Board ,簡稱LAB)討論,並盡快修訂法例,將產假薪酬增加至全薪。筆者亦建議當局應將法定產假延長(extend)至14星期,並設產後工作保障期至產後6個月,以確保孕婦在產後復工不會被無理解僱(unfair dismissal)。■麥美娟 立法會議員
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