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竹枝詞與十三鄉


■ 葉 輝

民間流傳客家九約竹枝詞,相傳為瀝源鄉兩位客籍才子許永慶及羅文祥所作,當中有一首正好唱到九龍十三鄉:「貳拾七年光緒主,紅毛轇輵掛門牌。馬頭涌對宋皇臺,學佬村前玩一回。行向沙劘撠|過,疑雲打鼓嶺中吹。牛池灣聽牧童歌,沙地園堪種菜蔬。要食沙梨圓嶺進,蒲崗荔枝實??。茶X嶺中石匠留,順風時過昂船舟。」

「貳拾七年光緒主」普遍誤為「漎B七年光緒主」,查光緒在位34年(1875至1908年),光緒二十七年則為1901年;「紅毛轇輵掛門牌」,「紅毛」乃洋人衊稱,話說19世紀時,英國傳教士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所編的《福建方言字典》指出,閩南語「紅毛」(ang mo)乃專指英國人,據此,此句指向清廷官員遭英軍逐出九龍寨城。

「學佬村」指今福佬村道,其時有數百名來自福建及廣東海豐縣、陸豐縣的人居住,來自福建的人稱為「福佬」,海陸豐的人稱為「鶴佬」;「學佬村前玩一回」指向九龍街一帶的妓寮或食肆;「沙鶠v乃沙埔鄉,「圓嶺」乃元嶺,「蒲崗」乃蒲崗鄉,觀乎「沙地園堪種菜蔬」,「要食沙梨圓嶺進」,「蒲崗荔枝實??」此三句,可見其時菜蔬、沙梨及荔枝等蔬果在九龍城一帶(尤其是九龍街)非常普遍。

據《九龍十三鄉委員會銀禧紀念特刊》所載,沙地園鄉雜姓聚居,早期務農,因建啟德機場,此鄉部分土地已被港府徵收,村民遷至現今彩虹道一帶。及至上世紀40年代初,日軍又為擴建機場,將沙地園鄉餘下的房屋拆卸,舉村向元嶺村民租地,在現今斧山道立村。和平後,沙地園鄉已面目全非,更面對港府市區發展計劃,遂徹底消失了。

坪頂鄉約在今斧山道游泳池一帶,此鄉雖是雜姓,卻以廣府人為主。以前左右兩邊都有水坑,北面為東山村,曾有東山廟,二戰前香火鼎盛,在二戰後逐漸發展成一小型工業區。至上世紀80年代,此鄉有不下數十間漂染廠、塑膠廠、汽車修理廠、鐵倉和廢紙廠,還有嘉禾片場。

「牛池灣聽牧童歌」一句正好道出此鄉的昔日農村風貌,根據余志偉所撰牛池灣鄉所載,此鄉「東起牛頭角,上至彩雲,西至斧山道東九龍診所,皆曾是本鄉範圍」。此鄉有二百多年歷史,從前乃沿海雜姓客家村,鄉民二百餘,主要姓氏有杜、劉、楊、余、葉、申、李、馮、曾及成等,二戰後更有上海人、山東人、潮州人等遷入,故雜姓更多;曾有祠堂逾十五間,孫中山的母親及兄長曾寄居此鄉。

鄉民主要信奉大王宮、三山國王廟,習俗有安龍,為十年一次打醮,為期三日三夜,村尼齋戒沐浴三天,全鄉食店及街市禁售肉食。牛池灣鄉公所則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因大量新移民遷至,治安惡劣,為保家園,鄉民組織義務巡更,建臨時更寮(即鄉公所前身)。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彪炳青史王懿榮 (2016-05-14)
書若蜉蝣:竹枝詞與十三鄉 (2016-05-14)
文藝天地.畫中有話 (2016-05-14) (圖)
遊蹤:名聯一副鎮書院 (2016-05-14)
古典瞬間:謊言何以成佳話? (2016-05-14)
歷史與空間:閱歷與閱讀 (2016-05-10) (圖)
字裡行間:旅行家吳灞陵 (2016-05-10) (圖)
詩詞偶拾:凌晨 (2016-05-10)
來鴻:養一個園子 (2016-05-10)
古典瞬間:晚明官宦之家的任性 (2016-05-10) (圖)
歷史與空間:「伯牙絕弦」的現代絕唱 (2016-05-07) (圖)
書若蜉蝣:沙埔鄉與竹園鄉 (2016-05-07)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二十八):唐代高僧靈一之一 (2016-05-07) (圖)
試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體會 (2016-05-07) (圖)
生活點滴:六十年來飢與飽 (2016-05-07) (圖)
歷史與空間:與總理的「忘年之交」 (2016-05-03) (圖)
字裡行間:岑才生與報業 (2016-05-03) (圖)
詩詞偶拾:遊順德順峰山景區 (2016-05-03)
生活點滴:白鹿原上的呻喚 (2016-05-03)
來鴻:《文匯》文人在達德 (2016-05-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