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世界上只有很少人每次求職都能獲得取錄,大多數的人總會有落選的經驗。不被取錄是否就代表自己不好呢?這當然是有可能的。不過,有時名落孫山卻未必完全是自己的問題。
若撇除本身的不足之外,可能是還有人比你的表現更佳,又或可能他比你更適合那份工作。還有,一些足以影響應徵者能否被取錄的人事問題或公司本身的政策問題也是影響取錄的原因。
我最喜歡以這個例子與準備面試的人分享。多年前,我工作的部門需要聘請一名一年制的實習生。我見過從人事部轉介過來的兩名候選人後,簡直不用考慮便可以立即作出選擇,因為一人表現自信,對答如流;而另一人則反應緩慢,說話輕聲得很。我怎麼也沒想到當我向上司匯報面試結果後,她竟然會選擇後者﹗我大惑不解,以為當中有什麼奧妙我因功力不足而未能參透,立時向她請教。原來她的原因只有一個﹕「你聘請一個能幹的人做自己下屬幹嘛?聘請下屬當然是要一個比自己愚蠢的啦!」那真是我人生寶貴的一課,她完全扭轉了我一向以來以為能者居之的信念。原來有些人因忌才而選擇聘請庸才。直至今天,她的選擇原因依然震撼着我。
另一個例子是輪到我當應徵者了。那次我經過一整天的面試後,旁觀者們都覺得若他們的公司只聘請一人,那人便一定是我。沒料到我沒有獲得那個職位,公司負責人卻再次接見我,並向我解釋因由。原來他們根本沒有打算為該部門聘請新人,公開面試只是初到貴境的外籍大老闆想觀察香港這方面的人才而已,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準備聘用任何人。不過他們覺得我的表現甚佳,很希望我能夠為另一個部門服務。我婉拒了他們的招攬是後話,我想在這兒強調的是:機構公開招聘的實際原因是另一個令應徵者「失敗」的原因,與應徵者的能力和表現無關。
所以,年輕人求職不應該亦不需要因為落選便自怨自艾,或覺得一定是自己有問題。當然,我們亦不應以此為屢戰屢敗的藉口,我依然認為失敗後首要做的是自我檢討和改善才是正途。其實,能否獲得職位就像婚姻一樣,再美再能幹的人未必一定找到配偶;相反,條件較差的男女找到配偶的機會亦不是必然遜色於俊男美女,因為配對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到底是否另一半的所需,否則也只會浪費了大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