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最近的友儕聚會提及學習社交舞,兩位中年女友的反應很是強烈,認為男女授受不親,除了丈夫外,自己和其他異性跳舞,有肢體接觸難以接受。對她們的理論,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這個年代還生活在華洋雜處的地方,受着西方教育,怎會對社交如此保守?而且心中無事便自然無事!
兩女友都受過大學教育,一人說:「我和自己的父親從沒有任何身體接觸,直至去年母親逝世,我才首次捉着他的手一起按動焚化遺體的按鍵!」
另一位在美國生活逾四十年的說:「我有一對夫妻好友,最近男的中風癱在床上不能言語,與他溝通只能伸上手掌讓他在掌心上寫字,這樣的接觸我也覺得不自然。」
她倆的說話實在令我有點吃驚,我跟另一位女友說這感受,誰知她告訴我:「難的,對一些人來說是難的。我在母親臨終住院的一段時間,多番想摟摟和親吻她,以表達我有多愛她,可是我掙扎了多天仍未能主動去做。其後我的心告訴自己『再不做將來會後悔的!』於是我放着膽伸手抱着虛弱的母親,在她臉頰上親了一下,她即時發出甜甜的微笑,感覺是如斯的美妙,之後我每次探病都會擁着母親親吻。她離去了,慶幸我做到了。」
我也想像不到,連對母親擁抱也如此困難。父母在子女剛出生開始便會抱抱錫錫,親密的接觸自然不過,為何一下子會覺得和父母身體接觸是如此艱難或有問題,而且變得如此冷漠。我們經常見到長大了的女兒手繞着父親,無論是什麼年紀的女兒,父母老了外出,會自然地扶着他們。我們平日社交會和陌生人握手,為何對親人好友卻會拒之千里?
我想部分中國人家庭都如此,兒女長大了互相就不再或不敢以身體接觸去表達關心,甚至愛在心底口難開。其實給家人好友一個擁抱,就會即時把大家的心拉近,融化了彼此的隔膜,今天,就讓我們好好學習緊緊擁抱一下至愛的親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