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時已初夏,每年這個時節莘莘學子完成大學課程後將投入職場,對於未知的前途,有人躊躇滿志、有人忐忑不安,年輕人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俗話說「行行出狀元」,這樣才會有動力,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便可奠定事業基礎,然後成家立業、養育子女,走出自己的人生路。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年代,「互聯網+」概念興起,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以往生活習慣及思維方式,傳統行業正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電腦知識豐富,必將大有作為;加上「一帶一路」熱潮掀起,難得之機遇為有志青年帶來無限商機,不少人甫畢業便走上創業之路,希望盡快搵到人生「第一桶金」。
人們常說「初生之犢不怕虎」,年輕人沒有包袱,敢拚、敢闖未嘗不是件好事,但要謹記,經商跟人生一樣必有順境與逆境,或先順後逆、或先逆後順,變化難以預測,大家要作好思想準備。自己當老闆決不容易,看似不用受朝九晚六返工時間限制,其實卻需要更強的自律性,無論產品開發還是經營模式、尋找客源、成本控制等,每個環節都要親力親為,須付出更多的腦力與體力。正如歌曲所唱「愛拚才會贏」,看中外富豪之創業,無不經過漫長時間、不少風浪才達到成功,科網巨人比爾.蓋茨及中國的馬雲、馬化騰等創業過程均非一帆風順,都經過很多艱苦,不可能僥倖獲得成功。
近代史上毛澤東主席為解放全中國曾帶領紅軍部隊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由井岡山到達延安,他們翻越巍峨冰封雪山、走過荒無人煙草地,經過無數艱難困苦完成壯舉,結果以少勝多,終於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奠定了中國夢是人民的夢!
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教授,以中西結合方法從中國藥材中提煉青蒿素,製成新型抗瘧疾藥物,挽救了數百萬人生命。這項殊榮來之不易,屠教授把一生都奉獻在科研上,為發掘抗瘧藥物,她和研究團隊花了數十年時間查閱大量我國歷代醫籍、古方,從2千多個藥方中再篩選出200種進行實驗,並經過380多次失敗、多年臨床試驗才廣泛使用,造福世人。
因此,面對逆境的方法是忍耐,不可自行放棄,多接納益友及家人的忠告,修正自己過往的錯誤,保持清醒頭腦等待時機,部分人憑藉個人智慧與機靈能扭轉劣勢步入順境;尤其是金融巿場變化多端,投資者要步步為營、小心處理,巿況逆轉時要暫時忍住出手、進取,懂得止蝕免一路蝕下去,應對手法跟時勢而行。身處逆境必有困難和痛苦,首先要保健、保本,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今年5月5日文匯報一篇題為《以平常心對待順逆》的文章,其中以著名學者張中行之《順生論》告誡讀者:「生,來於天命,我們抗不了,於是順。為了生,一定要順啊!」文章又引述莊子「死妻,鼓盆而歌」的特別思想,指出坦然接受自然的旨意,順着本性做就是生活之道。張老認為:「世路是坎坷的,所謂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順境、逆境就像人的兩隻腳,你要靠這兩隻腳才能到達目的地,靠一隻腳很難。」人生總有高低起伏,猶如徐小鳳經典歌曲《順流逆流》所唱:「不經意在這圈中轉到這年頭,只感到在這圈中經過順逆流,每顆冷酷眼光,共每聲友善笑聲,默然一一嘗透。」所以當大家順境時要戒驕戒躁,切勿輕事輕敵、得意忘形;逆境時不怨天尤人,樹立信心,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積極行動以渡過難關。
期望拙作對兩岸四地的大、中學生起鼓舞、打氣作用。年輕人最大本錢就是時間,不成功還可以重新嘗試。如今「一帶一路」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後仍然有創大業的時機,願大家抓住機會,開創美好的未來。